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錦鼠迎春鬧元宵)老藝人王漢賓談新安九連燈傳奇

2013/8/23 9:26:27 點擊數: 【字體:

    
    上月中旬,央視七套《鄉約》欄目的幾個編導來到我市新安縣鐵門鎮劉嶺村。春節期間,該欄目準備選取我國7種民間藝術形式,用每天一集的方式介紹我國七大地域的鄉村文化。一個多星期后,他們心滿意足地離開了。本月6日,也就是農歷大年三十那天,不少劉嶺村村民坐在電視機前,收看了這期節目。

  制作工藝保密

  劉嶺村距離新安縣車程不過20分鐘。在該村一間寬敞的庫房里,九連燈第十代傳人、78歲的王漢賓老人拿出一盞別致的燈來。這盞燈由兩個花燈組成,每個直徑約15厘米,內外各有5個花瓣。花瓣用鐵絲糊上白綿紙做成,頂端用顏料染成紅色,蠟燭就安放在花蕊的位置。兩個花燈被固定在一塊啞鈴狀木板的兩端,底座上還有用粉紅色或黃色彩紙剪成的燈底紗。兩個燈中間有3根裹著綠色紙穗、頂端系著雞毛的木棍,中間的木棍上還綁著一朵盛開的牡丹花。

  “別看我們的燈沒有燈罩,三四級的風也刮不滅它。”王漢賓說,“表演時,燈要不斷地快速移動,但演出了這么多次,這燈一次都沒‘掉鏈子’。”他點燃其中一盞燈,然后拿來扇子。我用力扇向蠟燭,雖然燈頭的火苗不斷搖動,但確實沒有熄滅。

  記者注意到,花燈中間的蠟燭是特制的,直徑約5厘米,蠟燭芯是一根細細的木棍。當被問及蠟燭的制作原料時,王漢賓搖了搖頭:“祖上定下的規矩,這個不能對外說。”

  除了16盞花燈外,還有兩盞長約1米的孔雀燈。這兩只“孔雀”用竹篾和綿紙扎成,腹部中空,背部開口,內置蠟燭。表演時,8個人分別用雙手托住16盞花燈的中部,加上最后那個拿著兩盞孔雀燈的人,共有9組燈,九連燈因此得名。

  演出十分熱鬧

  “參加表演的可遠遠不止9個人。”九連燈的第十一代傳人、41歲的王保偉說,“除了32朵花燈和兩盞孔雀燈外,在燈隊的最前方,還有一盞扇燈,拿著這盞燈的領燈一般都是村里的這個。”說著,王保偉豎起了大拇指,“除了燈以外,領燈手里還拎著一面銅鑼,我們舞燈的9個人都要聽他的指揮。”

  與8對花燈相對應的,還有8匹馬,分為4對,按照紅、黑、黃、白的順序排開,前頭也相應地有一名領馬。

  “我們還有門旗和彩旗,另外大鼓、傳鑼、笛子、弦子和銅器都得有人負責。”王漢賓說,“每耍一次九連燈,至少要30人上陣,熱鬧得很!”

  “我們可以根據場地確定表演方式——在街道上有街道的玩法,在圓場(廣場)上也有圓場的玩法。”王保偉說。

  在廣場上,演出則主要以掌燈的人為主。除了8人持燈分作上下,分別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組成“蓮花盆”外,“對字”當屬九連燈最叫座的表演項目。8個人,用手里的燈拼成一個個字,把這些字連起來,就是一個成語或一句話。

  在“對字”的過程中,手持孔雀燈的人有一個特殊的使命。“掌燈人‘對字’時,難免出現對歪或對偏的情況。這時,拿著孔雀燈的人就會用孔雀去啄那個有問題的筆畫。”王保偉說,“這叫‘孔雀采花’;實際上是在提醒:‘伙計,你那地方對錯了。’”

  傳承有些神秘

  “我們曾經看到有人把‘九連燈’的‘連’寫成‘蓮花’的‘蓮’,其實這是一種誤傳。”說起九連燈的起源,王保偉突然想起了什么,“我們手里的32朵花,其實是咱洛陽的牡丹花。九連燈實際上源自唐朝的宮廷舞蹈,那時候牡丹已從山東曹州來到洛陽。這8匹馬是瓦崗寨秦瓊等8人夜戰鄧州的化身。”

  王保偉說,九連燈具體何時、因何傳入劉嶺村,還有待進一步考證。根據目前較為可信的說法,九連燈是在清代被村里一個曾在宮廷主管文藝工作的人帶回來的。經過村里藝人的整理,這項民間藝術最終在劉嶺村生根、發芽。

  “這門藝術已經傳了11代、300多年了。”王漢賓表示,祖上在傳藝時曾定下規矩,這門手藝只能在本村本族(王姓人家)延傳,不能傳給外族或外村人。

  “現在的玩法以‘武燈’居多,需要很大的力氣,所以村里主要是大老爺們在玩兒。”王保偉說,“目前村里有100多人可以參與這項活動,鎮里、縣里乃至市里也很重視;以申報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為契機,建立一支專業的九連燈表演團隊也被提上議事日程。”【原標題:(錦鼠迎春鬧元宵)老藝人王漢賓談新安九連燈傳奇】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08-02-20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鐵門劉嶺有一絕 燈明馬躍九連燈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