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馬屯制鼓藝人:傳承百年技藝 網上銷售大鼓

2013/8/23 11:00:35 點擊數: 【字體:

  
    核心提示:馬屯位于偃師市緱氏鎮與鞏義市交界處,全村有3000多人,村里人一直保留著從祖上傳下來的制鼓手藝。從20世紀80年代起,馬屯的制鼓家庭作坊不斷涌現。如今,借助網絡,馬屯人的制鼓生意越做越大。
馬屯制鼓藝人:傳承百年技藝 網上銷售大鼓

馬現鋒的院子里排滿大鼓。

    近日,我們走進被譽為“中國鼓鄉”的馬屯村,聽制鼓藝人馬現鋒講述他與大鼓的故事。

    體驗

    “一錘定音”最顯功力


    馬現鋒今年32歲,像村里的大多數制鼓者一樣,他的鼓廠也是一家家庭作坊式企業:幾間平房和一個大院子——雖規模不大,卻遠近聞名。

  鼓廠共有10名工人,馬現鋒自己平時已經很少做鼓了,只有遇到直徑3米以上的大鼓時才會上陣,親自操刀制鼓的最核心環節——蒙鼓皮、定鼓音。

  馬現鋒向我們講起了制鼓的工序——制鼓皮、下料、合圈、蒙鼓皮等。一面鼓的制成時間也根據鼓的尺寸大小和制作工藝而不同,短則幾十天,長則數個月。

  馬現鋒說,鼓皮是由整張牛皮制作而成,先用堿等原料將牛皮泡軟,再將牛皮上面的脂肪全部刮掉,只留最外面的一層皮子,最后按鼓的尺寸裁好,拉伸后釘在木板上晾干才能用。

  馬現鋒說,制鼓最好的木料是楊木,其次是槐木和椿木。選好的木料被制成弧形板料后,就可以裝進烘干房了。徹底烘干的木料再晾兩天就可以往模具里放了,之后木料將被制鼓藝人用特質膠水粘合起來。一個鼓的雛形就此產生。接下來的程序還有拋光、上膩子、刷油漆。

  “我們主要承接大型鼓的制作,如何保持鼓不變形是關鍵。”馬現鋒說,制作3米以上鼓時,鼓內圈還需用鋼板固定,讓鼓面受力均衡。最后就是蒙鼓皮了——把晾干的鼓皮在清水中泡軟,打好邊眼后再借用千斤頂拉伸鼓皮,定音結束后釘上鼓釘,一面鼓就算基本制作完成了。

  走進鼓廠的一個塑料棚,兩名工人正在蒙鼓皮。馬現鋒說,蒙鼓皮說起來很容易,但卻是整個制鼓流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而定音是最考驗制鼓者功力的,“鼓做得耐不耐打,聲音好不好聽,全憑制鼓者定音的手藝”。

馬屯制鼓藝人:傳承百年技藝 網上銷售大鼓

馬現鋒親自制鼓。 
 
    背后

    “制鼓大王”屢創奇跡

    “西安鼓樓上,有俺爸做的鼓”


  馬現鋒的父親叫馬遂安,素有“制鼓大王”之稱,尤其擅長制作特型鼓和大型鼓。馬現鋒17歲就開始跟父親學習做鼓手藝,3年后基本掌握了父親的整套手藝。前兩年其父過世后,馬現鋒夫婦開始經營鼓廠。

  “聞名全國的西安鼓樓上有一面直徑為3.1米的大鼓,就是我父親制作完成的,當時曾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回憶起這些,馬現鋒十分自豪。馬遂安還復原了中國歷史上的近百種鼓。這些鼓至今仍陳列在西安鼓樓的二樓展廳里。

  曾制作“天下第一大鼓”

  馬現鋒說,2006年他與父親一起制作了“天下第一大鼓”。這面鼓直徑達3.48米,高度為1.89米,現在還珍藏于南岳大廟。

  “天下第一大鼓”是湖南旅游節組委會為南岳衡山國際壽文化節量身定制的。據說當時組委會工作人員來到馬屯村聯系訂制大鼓時,一聽大鼓的直徑要達到3.48米,沒有鼓廠敢接這個業務,最后馬遂安父子壯著膽子接了下來。在這面“天下第一大鼓”的制作過程中,馬遂安父子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因為鼓的直徑達3.48米,整張牛皮的直徑就需要4米以上。為了搜尋合適的牛皮原料,父子倆幾乎跑遍了全中國,最后終于花巨資從德國買回了一張合適的牛皮。為了得到韌性和硬度適中的楊木,馬遂安還專門前往嵩山深處尋找。“在蒙鼓皮時,我跟父親用了整整5天時間,光是鼓釘就用了6000多個。”馬現鋒說。
 
馬屯制鼓藝人:傳承百年技藝 網上銷售大鼓

工人為鼓刷漆。 
 
 
    借助網絡營銷,將大鼓賣到國外

  時下,網絡營銷日漸流行,馬現鋒及時抓住了這個新商機,“網絡太方便了,我們只要把鼓做好,再也不用跑出去到處推銷了”。

  “無論是指甲蓋大的微型鼓,還是直徑兩三米的大型鼓,我們都能做。”馬現鋒說,自從他建立了鼓廠的營銷網站,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訂單不斷,甚至還有日本和美國客商在馬現鋒的網站上訂鼓。

  說到自己的龍年心愿,馬現鋒告訴我們,前段時間一名外地客商向他訂制了一面大鼓。這面大鼓制作完成后,將再一次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希望這面大鼓能制作順利吧。”馬現鋒笑著說。
 
馬屯制鼓藝人:傳承百年技藝 網上銷售大鼓

馬遂安父子制作的“天下第一鼓”。 (資料圖片)
 
    采訪手記

 據村里老人介紹,馬屯人制鼓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現在馬屯的制鼓工藝已經從傳統的純手工轉換成半機械化制作。機械設備的引進和網絡營銷的運用,讓村民們口袋鼓了起來,也讓“中國鼓鄉”的美譽名揚天下。

    據緱氏鎮有關負責人介紹,馬屯的制鼓家庭作坊現有約200家,規模與馬現鋒鼓廠相當的有30家,鼓種包括軍鼓、花鈴鼓、太平鼓、腰鼓、戰鼓、威風鼓、花盒鼓、板鼓等幾十種,制鼓已成為馬屯的支柱產業。“全國近八成大鼓都是我們這兒生產的!”馬屯村支書馬二懷自豪地說。借助網絡的優勢,馬屯大鼓已經走出國門,遠銷日本、韓國、朝鮮、法國、俄羅斯以及東南亞各國。【原標題:馬屯制鼓藝人:傳承百年技藝 網上銷售大鼓】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日報 2012-02-06 作者:曾宇凌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洛陽白馬寺鎮陳村大鼓傳奇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