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垛子雜耍藝 驚險又神奇—老藝人苗永民談“垛子”奧妙

2013/8/23 16:17:54 點擊數: 【字體:

  
    連日來,洛寧縣下峪鄉舉辦各種民間文化活動喜慶元宵佳節。其中,崇陽村的民間雜耍“垛子”成為一大亮點,近幾天連續演出頗受群眾歡迎。下峪鄉崇陽村藝人苗永民今年52歲,是該村民間雜耍“垛子”的負責人,談起“垛子”,苗永民仿佛有說不完的話。

  “垛子”的玄妙

  苗永民介紹,“垛子”的獨特風格都表現在鐵架子上,每次演出時,表演者根據辦樁內容,不斷用變換架子的戲法表現桌臺上多層次人物的藝術魅力。“垛子”的特色突出六個字:新、奇、妙、精、活、巧。
  “垛子”的表演隊伍由幾部分組成,有招旗隊、秧歌隊、鑼鼓隊。一般是招旗隊開道,旗上寫明“垛子”表演隊伍的單位名稱;鑼鼓隊、秧歌隊跟進,渲染活動氣氛;最后出來的才是人們期盼的“垛子”。“垛子”隊伍出動時,大街小巷人潮涌動,鼓樂喧天,彩旗飛舞,十分壯觀。

  “垛子”又分高樁和低樁。在排練時間充裕、排練費用有保障的情況下,“垛子”常常一連出動十幾臺高樁和低樁,魚貫緩行,場面宏大。低樁,通常是上下兩人來表演,下邊是一個經過化裝、扮演不同角色的人,其肩頭上站著一個四五歲、身著盛裝的兒童,一上一下,十分美妙、奇特。高樁,是“垛子”的精髓。根據演員的多少,有雙人“垛子”、三人“垛子”、多人“垛子”等。表演以戲劇故事、民間傳說為主要內容,演員濃妝艷抹,高站空中表演,驚險、生動。如,表演古裝劇《穆桂英掛帥》,一個八人抬的特制大方桌,桌上的主道具就是磨盤,磨盤上站著威風凜凜的“穆桂英”,其肩上的大刀一頭站著“楊文廣”,一頭站著“楊金花”,3個人還可以隨著磨盤的轉動而旋轉著表演。又如,表演《西游記》,桌上可站立師徒四人,一同西天取經,場面美不勝收。

  “垛子”工藝獨特

  “垛子”的制作較為復雜,既要有安全保障,又要玄妙、驚奇,還要造型優美,這樣才能表現出其獨特的藝術特色。

  “垛子”的底座是一個由工匠們精心設計制作的大方桌,方桌上面根據表演的內容擺上不同的飾物。底座中央豎穿著一根直徑約3厘米的鋼筋,表演者稱其為“鐵拐”,支撐著整個“垛子”的重量。表演時,桌子上站立的演員把“鐵拐”裹在戲服內,不被觀眾看出。如《狀元祭塔》,美麗的“白娘子”踩在“小青姑娘”的劍尖上,“小青姑娘”則站在“許狀元”手持的塔尖上,高懸空中,看不出有立腳之處。其實,這些都是靠底座中央穿出的“鐵拐”來支撐的,將鋼筋在垛底牢牢固定以后,緊貼著下邊人物的身軀通過,再從其手部出來,延伸至上邊扮演者的腿部、腰部等,讓觀眾看不出端倪。

  “鐵拐”上端是一個T型鐵腰卡,將化好裝的在空中表演的演員抱上垛頂,踩在兵器上,然后用白布、棉絮將演員從腳到腰和支撐演員的鋼筋緊緊捆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外面再罩上寬大而漂亮的戲服遮住纏繞的痕跡,底下露出假腳。

  為制造驚險效果,制作者通常會在底部只設計出一只假腳,而把另一只露在后邊稍高的位置,形成“金雞獨立”之勢。這樣,觀眾遠遠望去,看到的仿佛是演員單腿站立在兵器等道具上,顯示出威武的氣勢。
 
  踩“垛子”的演員,一般選擇5歲至12歲的孩子,一則身小體輕,立于四五米高的“垛子”上不易摔下;二則盡量減少整臺“垛子”的重量,減輕抬垛隊伍的壓力。一臺高樁大“垛子”所要出動的人員很多,8個抬“垛子”的,外加8個換班的,4個拿護桿的,所以每臺“垛子”需有20多人。

  搶救出來的珍稀雜耍

   苗永民說,崇陽村的“垛子”是我國珍稀的民間雜耍,始于明朝晚期,盛于清末。

  “垛子”是社火中雜耍的精粹項目,開始多用于古廟會、元宵節、春節,供人們觀賞、娛樂、歡慶太平盛世。

  由于“垛子”是大型集體表演活動,需要近百人同時演出,編排、制作非常麻煩,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幾十年來,“垛子”在下峪鄉崇陽村沒有進行過大規模演出,就是小型的“垛子”表演,也時斷時續。近年來,很少有人看到過“垛子”表演,熱衷于“垛子”制作、編排的人越來越少,“垛子”面臨“滅絕”的境地。2007年,下峪鄉利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有利時機,對“垛子”進行保護,終于使“垛子” 重現洛寧。 (記者 陳占舉 通訊員 丁少瑋 文/圖)【原標題:垛子雜耍藝 驚險又神奇—老藝人苗永民談“垛子”奧妙】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08-02-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