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姐大賽河南賽區總冠軍化身“春姑娘”,拿起柳條拍打春牛
“打春牛”又叫鞭春之禮, 這習俗周朝就興起了。這次亮相鄭州的“中國牛”身高3米 通身采用塑鋼。
摸摸它,希望一年財運旺
身高3米,體長4米,昨天下午,一身中國紅的大公牛雕塑,在鄭州國家森林公園一亮相,就迎來了個滿堂彩。圍觀市民當即給了它一個響亮的稱號:中國牛!
咋玩轉
打春牛摸春牛,是咱的傳統習俗
這頭春牛,是商都民俗廟會主辦方請來的。身披彩蓋頭,脖系銅鈴鐺,高高豎在廟會廣場中央,大公牛的周身染滿了中國紅,尾巴高高翹在半空,四肢弓起,做出一副奔跑狀。
“打春牛、摸春牛、轉春牛,是流行在全國許多地區的傳統習俗。”民俗學專家、河南省社會文化活動中心主任葛天介紹,每年到開春前后,民間都有打牛摸牛轉牛迎春的習俗。關于春牛的一系列習俗,是對農耕社會傳統習俗的一種演繹,也正起源于中原地區。
葛天介紹,打春牛又稱作鞭春之禮,最早從周朝就興起了,如今這一習俗還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一打保平安,二打有財富,三打享幸福,“今年又正好是農歷牛年,春節時市民都來玩一玩這個游戲,回味一下這種習俗,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對來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咋亮相
中國小姐掀蓋頭
“中國牛”的亮相典禮不可謂不隆重。為“中國牛”掀起彩蓋頭的,是一身春姑娘打扮的鄭州16歲高一女生陳臻兒。此前的中國小姐大賽河南賽區總決賽上,她曾獲得總冠軍。
不少圍觀市民跟著“春姑娘”,拿起柳條在春牛身上拍打,并圍繞春牛轉上一圈,伸出雙手把春牛周身摸了個遍,圖來年能多沾點“牛氣”,有個好兆頭。
咋制造
6人團隊耗時一個月
制作這么一頭“中國牛”,可不容易。一個6人組成的專業制作團隊,耗時整整一個月,才算大功告成。
鄭州石佛藝術公社的楊慶平,是這座雕塑的設計者。他介紹,這應該是目前中原地區最大的一座以牛為主題的雕塑。
看似沉穩的春牛,材質并不普通,“通身采用塑鋼鑄成”,制作過程中,6人團隊也充分發揮黃牛樸實、執著、勤奮的作風,日夜趕點加工。
楊慶平說,“我們讓‘中國牛’昂首闊步,素面朝天,表現一種奮進和永不服輸的精神狀態,也是為了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多給國人打氣,給中原人民打氣”。【原標題:牛年到 打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