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來自“打春牛” 含有催春之意
2013/8/27 14:23:0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4日立春。在古人眼里,立春是春天之始,是個重要的節氣。中國民俗語言學會會長曲彥斌說,據史書記載,從周代開始直至清末民初,官家都把立春作為重要節日,舉行種種迎春的慶祝活動。
立春之日,東風解凍,正是勸農耕作之時。曲彥斌說:“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是我國數千年的傳統,自古每年立春之日,上至朝廷天子,下至府縣官員,都要舉行隆重的迎春儀式。”東漢明帝水平年間,還遵照西漢元始年間的做法,于“立春”之日,“迎春于東郊,祭青帝句芒”。
曲彥斌講到,迎春活動日益多樣化的同時也形成了—套程式。首先,迎春方向選定東方,或出東門,或在東郊。《禮記·鄉飲酒》有“東方者春”的說法。《冠子·環流》道“斗柄東指,天下皆春”。這是說,北斗星的斗柄移向東方,冬天過去,春天到來,萬物萌生。所以向東迎春是合乎時令的。其次,迎春所祭之神稱為青帝句芒,也叫芒神。相傳句芒是古代主管樹木的官,死后為木官之神,又稱東方之神,也是司春之神。再次,迎春活動中要出“春牛”。迎春活動出土牛,既表示送寒氣,又告訴人們立春的遲早,要求適時春耕。
曲彥斌特別提到,“打春”來自“打春牛”,含有催春之意,啟示田農抓緊春耕,不誤農時。后來,變成打擊土牛,又改為戳擊紙牛,牛肚中預先放置谷物和紙做小牛,打牛時落下糧食牛犢,預祝糧畜豐收。
曲彥斌說,迎春活動的高潮便是“打春”。俗話說:“春打六九頭。”指立春是農歷二十四個節令中頭一個節氣,一般都在“六九”之前。“打”原意是“自”或“從”,“打春”乃謂數九數到六九,春天便來臨了。【原標題:打春來自“打春牛” 含有催春之意】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長城網 2012-02-06 作者:李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