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內鄉縣衙春節歲時節令“打春牛”

2013/8/27 14:26:13 點擊數: 【字體:


    “打春牛”又名“鞭春”,最早源于漢代。據《故宮寶卷》一書載,中國歷史上每個王朝的立春日都有“鞭春”的風俗,京師地方官將泥塑的“春牛”抬至皇宮門前,然后擊打,象征春耕即將開始。清代每年立春日,皇帝必親赴先農壇祭祀,并做象征性“扶犁親耕”,以示重視農業,勸民扶桑。此風俗由宮廷到全國各地府衙,盛行于世。

    “鞭春”在南陽內鄉的古縣衙一帶留傳至今。歷史文獻《內鄉縣考》(同治八年)記載了此風俗在內鄉的歷史及每年由官方支付活動費用的情況。當時每逢立春前一天,由知縣身著朝服率眾官及迎春隊伍,隨員高舉“春”字牌,浩浩蕩蕩至先農壇祭拜,而后由知縣在附近田里扶犁親耕一二垅地,其意為“代御親耕,以祈豐年”。然后迎春隊伍將土制“春牛”、芒神等抬到縣衙大堂前的“迎春池”旁供奉。第二天立春日,縣衙儀門大開對全縣百姓開放,“鞭春”儀式開始。當知縣擊破“春牛”,牛肚內填滿的五谷、干果、紅棗、核桃等食物紛紛落地,眾官和百姓歡呼搶食,以期一年五谷豐登。

    “鞭春”活動目前在中國民間逐漸失傳,而南陽內鄉卻歷代相沿至今,且活動時間、地點、形式、內容固定。“鞭春”隨著歷史演變,知縣扶犁親耕慢慢廢了,“牛”也由泥塑變為紙糊,而“打春牛”也逐步演變成為獨特的民間舞蹈形式,在當地社會和群眾生活中有極大影響,是十分珍貴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原標題:內鄉縣衙春節歲時節令“打春牛”】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原河南文化網 2009-04-21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打春來自“打春牛” 含有催春之意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