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新聞特寫:心意六合拳傳人李洳波走進郾城向陽小學

2013/9/2 14:54:12 點擊數: 【字體:


    6月10日上午,心意六合拳傳人李洳波走進郾城區向陽小學與同學們互動,輔導學生們練習心意六合拳。    

    李洳波老人認真觀看了孩子們的表演,并親切為孩子們知道動作。 

    心意六合拳相傳為宋代名將岳飛所創。岳飛剛毅多謀、智勇絕倫,精通槍法。在長期與金人的戰斗中,他逐漸將自己精湛的槍法,演化出一套拳術。拳術吸收了岳家槍變化莫測、神出鬼沒的特點,獨創了一套“心到意到、意到氣到、氣到拳到”的拳法。這套拳法剛猛狠毒、變化莫測,以之教授三軍,則將士個個如虎添翼,令金兵聞風喪膽,時稱“意拳 ”。此說在清雍正年間,河南新安進士、心意拳師鄭氏之徒王自成《拳論的質疑序》中得到了肯定。更有心意拳頗有權威的傳人,山西戴龍邦曾在洛陽與馬公學禮處為《岳武穆拳譜》作序,即《岳氏意拳原序》。序中說《岳武穆拳譜》“意既純粹”,“語亦明暢”。又說““岳王精通槍法,以槍為拳,內立一法,以授將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測,蓋從古未有之技也”。這些都可以為上訴傳說證明。 

    岳飛為奸臣所害,意拳亦隨之銷聲匿跡。只在民間秘密傳承。直到明末清初,有山西蒲州人姬際可,訪名師于終南山,得高人指教,并得《岳武穆拳譜》,磨練數載,盡得其妙。 

     姬際可,字龍峰,山西蒲州(今永濟縣)諸馮里尊村人。生于明萬歷三十二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04-1684),享年80歲。據《姬氏族譜》記載,姬氏系由山西洪洞縣遷至蒲州。自第一世姬從禮始,至姬際可的父親姬訓已經是第八代。姬訓生兩子,長子名時,際可是次子。際可幼時文武兼習,聰明而刻苦。青年時期,正值明末亂世,姬際可為了能在亂世中自衛,外出拜訪名師,學習武藝。后與終南山遇一隱者,傳以《岳武穆拳譜》,其后潛心磨練數年,終于悟其真意,掌握了意拳的內涵,并將其發揚光大,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拳路,命名為“心意六合拳”。 

    李洳波先生,是已故心意六合拳大家呂瑞芳先生的高徒,心意六合拳第七代弟子。世界武術研究學會名譽主席,世界搏擊協會顧問,當代心意拳代表人物之一,多次在全國心意拳比賽中任裁判長,仲裁等職務。 

    李洳波先生武藝精湛,為人正派,謙虛,寬宏大度,武德高尚,潛心鉆研,早在80年代末就開始走訪全國各地名家,投師訪友,不存門戶之見,博采眾長,融會貫通了心意六合拳的真髓。1999年在漯河組織召開了首屆“心意六合拳研討會”;后連續成功舉辦了三屆“全國心意六合拳交流大會”;2001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個人”。2002年為中華武術展現工程出版心意六合拳教學光盤一套和專著一本;2007年組織參加了央視武林大會心意六合拳的比賽,并任場上專家評委。2007年組織漯河市心意六合拳研究會申報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2008年被國務院正式批準授牌。 

    為了使本門心意六合拳傳承有序、脈絡分明,開創了本門心意六合拳傳承字輩“尚、武、強、國、民、心、誠、修、德、意”十字輩分,實可為心意六合拳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的奠基石。  

  附:記武術家李洳波 

    每天早晨四點鐘,漯河市區沙北沙河畔的一片水杉林里,都有一位身著白色練功服的老人在聚精會神地練習心意六合拳。只見他起勢如虎撲,落勢如鷹捉,敏捷似豹奔,拳法靈活剛猛,勢不可擋。

    這位老人就是漯河市武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武術七段李洳波先生。

    李洳波今年60歲,從13歲起就跟隨全國武協榮譽委員、心意六合拳名家呂瑞芳練習心意六合拳。為博采眾長,數十年來,李洳波足跡踏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遍訪名師高手,切磋技藝,贏得了武術界的普遍好評。數十年來,他不僅多次參加過全市、全省及全國的各類武術大賽,獲得過多種獎項,還被多種武術比賽聘請為裁判長、評委會委員,被世界武術研究學會聘為名譽會長,更重要的是他致力于心意六合拳這一武術文化的傳承工作,廣泛吸收學生和弟子,把心意六合拳發揚光大。

    相傳心意六合拳是宋代岳飛所創,具有剛猛、狠毒,長于格斗搏擊的實戰特點。這不僅使后來的金、元統治者如懼懸劍,嚴禁民間教習,也使歷代心意六合拳的傳人在招徒傳藝時慎而又慎,惟恐傳于不逞之徒,成其肇禍之端,故心意六合拳種有“寧可失傳,不可亂傳”之說。為打破這種封閉局面,李洳波不辭辛苦地奔走于全國各地武術界重要人物之間,最終贏得了國內心意六合拳各支派傳人的理解和支持。

    1999年12月,在李洳波的召集下,來自江西、江蘇、安徽、北京和東北等地的50多位心意六合拳不同師承分支的傳人,匯聚在漯河舉行了全國第一屆心意六合拳研討會,共商重振心意六合拳雄威大計。各地心意六合拳傳承者一致認為,必須打破封閉保守的局面,在重視武德,嚴格擇徒的原則下,要大力宣傳,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心意六合拳是我國傳統武術文化中的一塊瑰寶,是集健身、養生、技擊為一體的群眾性的健身運動項目。弘揚心意六合拳武術精髓,繼承傳統文化是心意六合拳傳承者們的一項光榮使命。2000年8月,在市體育局、武術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全國首屆心意六合拳交流大會在漯河舉行,來自全國的心意六合拳愛好者多達400名,有許多人雖然沒有接到邀請,也聞訊而至。更有數名心意六合拳愛好者自國外不遠萬里赴盛會。會議參加人員之多、之廣,以及與會者熱情之高,大出組織者意料。會上,代表們進行了表演,互相觀摩切磋,了解了各地心意六合拳發展傳播的情況,使心意六合拳成為繼太極拳、少林拳之后河南的又一大名拳拳種,形成了“全國心意拳看河南,河南心意拳看漯河”的格局。2006年,弘揚心意六合拳文化的提案被提交市“兩代會”并獲得通過,使許慎文化和心意六合拳文化成為漯河“一文一武”的兩張城市名片。

    隨著傳統武術文化日益受到國家重視,人民體育出版社開展了“中華傳統武術展現工程”活動,李洳波作為全國心意六合拳的代表人物,應邀參加了演練和講解,心意把、四把捶、十大真形、六合刀等心意六合拳武術內容被制作成一套四碟影像資料,在國內外公開發行。針對心意六合拳長期處于封閉保守狀態,許多拳師都是言傳身授,沒有整理過系統拳譜的實際情況,李洳波歷時數月,寫出了長達24萬字、圖文并茂的《心意六合拳》專著,被列入《國術叢書》在全國發行,填補了心意六合拳沒有文字資料的空白,為廣大心意六合拳愛好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教材。

    十幾年來,李洳波的足跡遍布河北、安徽、四川、湖北、廣東、廣西、香港、澳門等地,授徒數百人。凡入他門下的徒弟,都要起誓遵守“忠于祖國,熱愛人民;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勤學苦練,不圖虛名;博采眾長,融會貫通;文明禮貌,誠懇待人;遵紀守法,見義勇為”的門規師訓。李洳波不僅傳授武藝,更傳授武術文化精神。他認為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博大精深,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陰陽平衡互易、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中華民族古典傳統的哲學思想,是中華民族最具生命力、最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的瑰寶。“得和平之理,會和平之情,順成自然,能去能就,能弱能強,能進能退,能柔能剛。”深得心意六合拳三昧的李洳波時常教導弟子們,學了功夫不要到處炫耀,更不能亂欺負人。學拳是為了健身與防身的,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千萬不要用來打人,不要以為自己學了拳就了不起,切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心意拳動作簡單,沒有整套的套路,都是單式練習,每一個動作為一把,不論年齡老幼、場地大小都可盤練。不論練功還是健身,今天學一個動作,今天就可以練習。年輕人練拳,可快如閃電,動如炮崩,活動量很大;老年人健身可慢如抽絲,細心品味,以心行氣,以氣動身,意念支配動作,周身協調配合,修心養性,并且越練越有味,越品味越足,使你專心練拳而忘掉一切。”談起心意六合拳的健身功用,李洳波老師說。【原標題:新聞特寫:心意六合拳傳人李洳波走進郾城向陽小學】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漯河教育電視臺 2011-6-10 作者:克勤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漯河市心意六合拳交流研討會舉行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