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保護三國受禪壇和“三絕碑”
2013/9/3 14:45:0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編輯部:
不久前,記者到河南省臨潁縣采訪,觀看了受禪壇,欣賞了“三絕”碑。然而,當記者與當地一些人談起觀感時,卻發現許多人從未去看過,有人甚至是第一次聽說過。有人雖然聽說過“三絕”碑,卻不知道“三絕”為何意,當然也不知道受禪壇在何方。對此,記者頗感意外。
三國受禪,是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如今,經歷了1800年風雨,作為這一歷史事件重要見證的受禪壇和“三絕”碑,仍然存世,實屬不易。
受禪壇位于臨潁縣境內,距許昌市僅15公里,現在已經被一片農田包圍,無公路直達,人們只能步行登臨。據介紹,原來的受禪壇有三層,非常高大,十分壯觀。當年漢獻帝劉協在壇上請魏王曹丕受禪,親手將玉璽奉上。壇下有400余名大小官僚和30余萬禁軍將士目睹了這一事件。
如今,這里只留下一個荒草叢生的大土堆。由于長期未采取任何保護措施,各種破壞就無法避免。附近農民為燒窯紛紛到壇上取土,致使受禪壇體積迅速縮小。據說,現在的受禪壇只相當于原來的幾分之一。還有不少農民到壇上挖紅薯窖,壇上至今窖坑密布。壇上原來建有的亭閣式建筑,也早已蕩然無存了。登上壇頂,只見壇上芳草萋萋,小樹搖曳,很少有裸露的土壤。只有壇頂有塊鍋蓋大小的地方寸草不生,據說那是當年漢獻帝跪過的地方,為土壇平添了一點神秘的色彩。
雖然經歷了許多破壞,受禪壇直徑還有300米,高度也有18米,占地仍有5280平方米。這已經相當不易了。因此,早在1964年它就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它又“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距此不遠,有個類似農家小院的建筑。那里就擺放著與此有關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勸進碑,一塊是受禪碑。兩碑大小基本相當,高3.32米,寬1.1米,厚0.32米。受禪碑正面有字22行,每行最滿49個字,全碑共1359個字。可惜,由于石碑下部風化十分嚴重,表層脫落,許多字已經不復存在。現在碑上文字僅存900多個。據考證,此碑應為三國魏初的實物。
這里平素大門緊鎖,很少有人光顧。因為很少有人知道,這里面的兩塊其貌不揚且損毀嚴重的石碑,堪稱國寶,是舉世無雙的“三絕”碑!
相傳此碑碑文出自大臣王朗之手,書法是吏部尚書梁鵠的杰作,而刻碑者是當時鼎鼎有名的鐘繇。文章、書法、雕刻,都堪稱絕品,故稱“三絕”碑。作為那個時期保留下來的石碑,它不僅記載了一段歷史,而且也記載了漢字演變及書法藝術發展的過程,其價值很高。
然而,現在它卻被人冷落了。尤其令人憂慮的是,受禪壇和“三絕”碑的保護措施還未真正落實。受禪壇四周至今連個圍欄都沒有,誰都可以隨意攀登。“三絕”碑用磚砌護,略擋風雨。有關人員希望有更多的人認識它的價值并妥善保護它,讓這寶貴的文化遺產發揚光大。【原標題:妥善保護三國受禪壇和“三絕碑”】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莊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