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縣心意拳歷史
2013/9/4 14:14:0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襄城縣流傳最廣的拳種是心意六合拳。他不但流傳于襄縣西街回族中,在漢族中大多數武術愛好者練的也都是心意六合拳,城西城北農村都很普及。這與心意六合拳在襄縣流傳歷史悠久深得廣大武術愛好者喜歡是分不開的。
心意六合拳在襄縣到底流傳多久歷史?是怎樣從山西平陽蒲東傳到襄縣?襄縣拳師都是口傳拳論,言傳身教,如何去尋根溯源?當然不能欺世盜名,把山南海北的名人連在一起以訛傳訛自欺欺人。其實越是編得的點滴不漏,越是漏洞百出。
襄縣從口傳記錄是山西省平陽有一老人姓姬名隆峰傳下心意六合七式拳。經訪問老一代拳師襄縣最早傳人是耿飛雄,(襄縣西大街人)耿傳姚家族人,姚道三,(襄縣清真寺南隔壁)姚傳馬倫,馬遇害后,馬家失傳,馬傳人不詳,后從襄縣文昌閣南蘆遂聚傳出。蘆傳:呂應林,李鳳州,曹五妮,王文俊,謝鐵頭,龔鐵旺,王作賓。呂應林早期傳人:呂尚武長子,姚全營,姚第來。李鳳州傳世家李春年,曹五妮傳姚聚才,王文俊傳呂相成(我家父親)、姚法剛,呂應林晚年傳人:王高升,王清陽,于淑記,謝小四,姚國唐,杜長坤。六三年我在呂應林(本家爺)老人家那里學拳時,他老人家年事已高91歲,耳不聾眼不花,晚上出門走路不搗拐杖,雖然他身材瘦小有驚人的工夫,與人進招善用八步踺穿步,三五步外出手人仆,人稱“活拳經”,問到哪答到哪,一生積累了豐富的武術知識,他最拿手的工夫是十字把,他講和他同代拳師沒有一個把十字把練成,只有他本人練成了。他根據自己的身體推算自喻能活一百二十歲,由于文革余波,卒于1970年終98歲。
評注:關于襄縣心意拳歷史,本人遍訪數位拳師,現已基本全部過世。有三個問題注明:〈1〉蘆遂聚教徒傳授拳活動,根據大約評估:就是清末民國初期,1890年以后,1920年以前,呂應林、李鳳州、曹五妮等教徒授拳三零年以后到解放。呂應林晚年教拳活動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這樣可以把大概時間推測一下。
〈2〉再談就是清朝的事了。葉縣李豪練有連劍。(連接棍或長梢子)密不傳人,姚道三十四歲裝啞,去他家當長工,偷學連劍,從這段武術軼事發現,姚道三父親是練功夫人,當時在襄縣有一定的名氣。至少耿飛雄心意拳傳的到他父親或者他家已經不是傳一兩代了。姚道三學得連劍,回到家和他父親見面,父親很高興,(孩子出門十幾年偷學連劍回來了)讓他到槐棟廟,演練觀看,不想李豪趕到掄起連劍便打,姚道三不得不反抗反傷李豪,姚道三在襄縣成了名人。
〈3〉又過了多少年以后,姚道三上了年紀,又有了大煙癮。不想外地左蘭波與襄縣有親戚,捎信與姚道三比大槍(扎桿子可能原意是交流),姚心里沒底,就找自己得意徒弟馬倫,在飯桌上用筷子給馬倫比了槍法,讓馬倫在校場演武廳練了一個月,八磚地趟了一個溝,姚看成功,讓馬倫與左蘭波比槍,馬用槍扎傷了左蘭波眉梢,左回家練了十年又返襄縣要與馬倫比槍,在北寨里親戚家聽說馬倫功夫更高了,當天就氣死在親戚家中,這使馬倫名聲大震,馬倫得罪了陳國平,陳找準機會乘馬倫在茶館睡熟就用刀刺死馬倫,縣衙門協助馬倫后代追殺陳國平,在襄縣殷橋抓住陳國平誅殺在西寨外,馬家哥弟三從此立下三條戒律:不準練武不準抽煙不準喝酒。馬家武術斷絕。馬的傳人不詳。不知又過了多少年,心意拳并沒有中斷。蘆遂聚又從閣南傳出。武術匯宗有句話說得很好:練武術終保其技,不與人計較長短最為得策。在心意拳流傳過程中那些出了名的有所貢獻,那些不愿出名的也同樣有所貢獻。【原標題:襄城縣心意拳歷史】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200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