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9月10日)9年前,河南省中牟縣投資2000余萬元包裝“官渡古戰場”。然而,風光的日子屈指可數,如今的古戰場游人罕至,每天門票收入不到30元,無可奈何地變成了新的“遺址”。
三國時期官渡之戰的戰場,在千年后的短暫重現,給一個縣的經濟重重地劃了一道硬傷。這塊硬傷,就是人造景觀官渡古戰場的敗落。
官渡古戰場成為新“遺址”
官渡位于河南省中牟縣城北3公里處,公元200年,著名的“官渡之戰”即發生于此。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曹操在此役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戰勝袁紹,統一了北方,雄定中原。中原因此留下了官渡、逐鹿營、水潰村、漢井、拴馬槐、曹公臺、袁紹崗和拒袁斬將碑等遺址遺跡。
1993年,中牟縣政府為開發旅游業,投資2000萬元興建了官渡古戰場旅游區,逼真地再現了當時袁曹大戰的場景。
據了解,官渡古戰場規劃面積21.45平方公里,景區占地200多畝。整個古戰場由門景區、序幕區、模擬古戰場藝術宮(主景區)、三國勝景保護區、旅游服務設施區、農經貿綜合性市場六部分組成。
9年一晃而過,歷史的沙塵早埋沒了個別領導的豪言壯語。曾經轟動一時的官渡古戰場旅游區,不但沒有給中牟帶來經濟效益,反而成了中牟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
該旅游區管理處的張彩鳳主任帶著記者在景區的藝術宮走了一遭。藝術宮內,壁畫斑駁色彩暗淡,因燈光昏暗,置身其間像鉆進了古墓。在30余個曹操大敗袁紹的景觀中,模擬的小黃河因時間太長沒有換水,散發出陣陣怪味。單個就花費數千元的武士造型的衣服,現在已看不出是什么顏色。有的武士倒在地上,有的缺了胳膊或少了腿。
作為景區主要旅游項目之一的跑馬場,連一匹馬也沒了。如今,旅游區窮得連基本設施維修的費用也沒有,以前轅門兩側還有兩面旗,寫著“袁”和“曹”兩個大字,據說這兩面旗還是旅游區前任負責人自己掏錢買的布,讓女職工做的。
張彩鳳主任介紹,旅游區共有職工60多人,現在只有五六個人上班看門,記者問看門的小姑娘一個月有多少工資,她說200元。一個老同志也說他的工資僅200元。
記者在官渡古戰場藝術宮待了大約兩個小時,沒有看到一個旅游者。中間來了一輛車,下來了三個人,想進去,后來聽說要買票,轉身就走了。
附近的居民說,這里除了黃金旅游周偶爾還有人來之外,平時幾乎見不到游人。
2000多萬元打了水漂兒
建官渡古戰場旅游區,中牟縣共投資2000余萬元。據悉,資金來源一部分靠銀行貸款,一部分靠借款,預計利用3到4年時間收回全部投資。如今投資沒有收回來,賺的錢連利息的零頭也顧不住。
據知情者透露,這個旅游區建成沒多久,縣里就把它賣給了鄭州市旅游局所屬的黃河旅行社,黃河旅行社經營了7年,一天不如一天,后來縣里又把這個爛攤子收了回來。
事實究竟如何呢?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牟縣官渡旅游區始建于1992年10月。為加強旅游區的開發管理,縣政府于1992年成立了中牟縣旅游區,正科級全民事業單位,下設四科一室。
1993年8月18日,縣政府為加大旅游區開發建設,大力吸引外資,將旅游區賣給了黃河旅行社,并簽訂了產權轉讓合同。雙方權利義務比較清楚,合同約定,黃河旅行社應付給縣政府資金2850萬元,分7年付清。
為此,中牟縣政府給黃河旅行社辦理了土地開發及道路規劃等一切手續。合同簽訂后,經縣政府多次催要,鄭州市黃河旅行社僅付給現金20萬元,剩下的一分錢沒給。轉讓后,黃河旅行社并不是縣政府想像的那樣,進一步加大旅游區開發建設力度。這就直接導致了旅游區營業收入的急劇下降。
調查報告表明:1996年初,黃河旅行社不再直接經營管理官渡古戰場旅游區,而是讓旅游區原有工作人員代管,一直持續到2000年11月。近幾年,旅游區代管人員開支大于門票收入,管理者的積極性明顯下降。
那么,合同的履行情況如何呢?這份調查報告認為:合同簽訂后,黃河旅行社應向中牟縣政府支付2850萬元,實際僅付了20萬元,尚有2830萬元及利息未付。縣政府應給對方辦理的土地開發、道路規劃等證件手續未及時辦理,合同約定縣政府為其減免稅款等,為無效條款。
實際上,該轉讓合同未實際履行,部分條款違反了法律法規,雙方均有一定的過錯責任。不過,旅游區此間的所有權仍屬黃河旅行社。
2000年11月,旅游區重新歸中牟縣政府管理,但2000多萬元的投資卻是血本無歸。
我們可以從如下的數字中看出旅游區的慘淡經營:1999年全年收入38981元,費用支出22000元,工資24362元,欠19366元;2000年1至11月份共收入10616元,費用支出7555元,工資14820元,欠11856元。事實上,2000年以后的收入更是寥寥無幾,據該縣旅游局的一位官員透露,如今的門票收入每天不到30元,也就是說每天不到兩個游人。
據記者掌握的資料,黃河旅行社注冊資金300萬元,卻買下了投資2000多萬元的中牟官渡古戰場旅游區。螞蟻吃大象?這里面有什么玄機?
黃河旅行社某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稱,官渡古戰場旅游區剛開發不久,由于景區比較孤立,實在經營不下去了,就找到黃河旅行社,想把這個景區轉讓給它們,讓它們出面招商引資搞建設。由于雙方對合同都沒能很好地履行,招商引資的事兒根本進行不下去,所以最后解除了合同。在這個項目上,黃河旅行社不但沒賺到一分錢,反而賠了幾十萬元。
該負責人認為,用現在的投資眼光看,中牟的投資有些盲目,僅憑一時的沖動,缺乏冷靜的思考,最后才造成現在這種2000多萬元打了個水漂兒的局面。
中牟縣不言放棄
記者在采訪當地有關部門時發現,當年一些拍腦袋上馬旅游區的主要領導大都離開了崗位,現在的中牟縣主要領導為這遺留問題頭痛不已。當年中牟縣委、縣政府投資旅游區的初衷是旅游搭臺,經貿唱戲,推動全方位開發,旅游、農貿相互影響,互為補充,互為利用,互為促進,廣開財源,擴大經濟效益。然而,擺在人們面前的卻是一個虎頭蛇尾的失敗工程。
據悉,當年預計3年收回投資,而按目前的情況來看,2000多萬元的投資永遠也難以收回,這筆投資成了中牟縣財政的一個沉重包袱。
中牟縣旅游局局長王繼躍接受記者采訪時,總結了中牟官渡古戰場旅游區失敗的原因。他說,一是全國的人造景點太多,隨著人們提倡回歸自然、生態旅游的旅游觀念的轉變,人造景點越來越沒有市場。二是景區管理跟不上,水平低,服務質量差。景區的經營早已出現惡性循環。投入上不去,設備落后陳舊,門票收入上不來,沒錢投資,基礎設施嚴重損壞。
王局長稱,他們現在接收了這個爛攤子,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每天平均門票收入不到30元錢,有時候,幾天不見一個人。為此,他們多次向縣政府打報告,請求財政上支持。另據王局長透露,對于官渡古戰場旅游區,他們決定采取招商引資的辦法將景區進行改造,和幾十家客商談判,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談成。
前一段時間,中牟一位老板愿對此進行投資,將景區承包出去搞配套工程的建設,由旅游局統一規劃,由投資方承建,建成一個集餐飲、舞廳、垂釣為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
同時,對旅游區的主景點藝術宮進行改造修復,讓能動的動起來,使之成為這個娛樂場所的附屬工程,讓來此娛樂的人可以感受古戰場的氣氛,以提高景區的造血功能。目前,娛樂業的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之中。
中牟官渡古戰場能否迎來光明的未來,還是一個未知數。但誰來為這一經濟敗筆“埋單”則不得而知。(李萬卿 邊城雨)【原標題:“官渡古戰場”拖累中牟縣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