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guān)信息 >> 走進(jìn) >> 瀏覽相關(guān)信息

道湛村:帝飲美酒把盞倒 村獲殊榮改名稱

2013/7/10 17:37:09 點擊數(shù): 【字體:

  道湛村位于伊濱區(qū)諸葛鎮(zhèn)鎮(zhèn)東,該村村名此前并非叫道湛,曾經(jīng)使用過王家屯、王棗村等名稱,關(guān)于該村村名的來歷,流傳著一個美好的傳說。

  相傳在明朝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時,王氏兄弟九人隨母親從山西陽城遷居洛陽南槐樹街,后遷到道湛村一帶,并在這里南山坡下的溝里挖窯居住、開荒種地,因這里的山坡及溝內(nèi)長滿了棗樹,故將該村起名為王棗村。

  后來,王氏家族在此世代繁衍,隨著人口逐漸增多,原來的溝內(nèi)已無法滿足村民居住生活,大家紛紛從溝內(nèi)遷出,向北遷至東西大路(今顧龍公路)居住,并改名為王家屯。

  據(jù)傳,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巡游中岳,途經(jīng)王家屯時,村民紛紛出來相迎,并用美酒進(jìn)獻(xiàn)。皇帝將斟得滿滿的美酒一飲而盡后,倒盞叫絕道:“朕飲遍四海玉液瓊漿,唯有此酒上口!何地水竟能使朕倒盞!”村里的老人答:“山野溝水!”乾隆隨口說:“真乃酒流溝也!”

  王家屯村民將乾隆皇帝對該村的稱贊當(dāng)做莫大的殊榮,便將村名改為倒盞村,意為“倒了杯盞”,村南的溝起名為酒流溝。相傳原來村里的寨門上嵌有石刻匾額,刻有“倒盞村”三個大字。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七月二十八日的《重修玉仙洞碑記》,有“倒盞東南圣水溝,舊有玉仙洞”的記載。

  后來,因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中有:“道,猶倒也。”“道”字亦可作“倒”字;“湛”字,也可作盈滿、盞滿解釋,原村名中的“倒盞”二字逐漸被“道湛”所替代。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十月二十六日的《重修玉仙洞碑記》上記載道:“道湛東南有玉仙洞,清泉在其下。”可見,清朝后期,村名就已改為“道湛”,并一直流傳至今。

  道湛雖與原村名同音不同字,但“皇帝飲美酒倒盞”的故事一直被流傳下來,成為該村村民引以為豪的美談。(本報記者趙佳通訊員楊鴻雁)(原標(biāo)題:道湛村:帝飲美酒把盞倒 村獲殊榮改名稱)

 

責(zé)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2013-02-28)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