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博愛縣城西南7.5公里處,有一個村莊叫藏富村。在該村東北3公里處有一白馬寺,相傳寺內大殿東山墻上畫有一匹白馬。每逢冬季夜深人靜時,這匹白馬就到地里啃吃麥苗,先向南吃到今東馬村邊,再向西吃到今西馬村邊,又轉向北吃到藏富村邊,到天將放亮時白馬即磨頭向東返回寺中。
那時,農民為了保護麥苗,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各村都要唱戲,或者開會,或者出通告,實行“斷麥啃”,即不準再放牲畜吃麥苗。有一年“斷麥啃”之后,人們發現麥苗還是不斷地被吃掉,于是互相懷疑,甚至有人在村口罵街,鬧得鄰村人都反目為仇。有一個農民下決心要弄清事情的真相,就在一天夜里手拿皮鞭藏在地里,想看看到底是誰家的牲畜跑出來啃麥苗。
等到天將亮時,那個農民看到一匹白馬由南向北,邊走邊吃麥苗。當白馬走到自己身邊時,他揚手一鞭,打掉一個馬耳朵。白馬受驚后,磨頭向東跑去。那農民拾起馬耳朵一看,十分驚異,原來是一只泥耳朵。這農民就跟蹤尋到白馬寺,見墻上畫的白馬少了一只耳朵,他把拾到的泥耳朵往上對,正好對住。于是白馬顯靈夜啃麥苗的事就傳開了。村民們也盡釋前嫌,和睦相處。
后來人們因白馬夜啃麥苗事件,把東邊的村叫“東罵”,西邊的村叫“西罵”,白馬由藏富村磨轉頭跑回寺中,便把藏富村改名為磨頭村了。后因東罵、西罵兩個村名不雅,便把罵字改為馬字,從此就有了東馬村和西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