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縣小店菜刀自古享譽中原,明清及以前小店菜刀主要以民間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得以傳承和發展。新中國成立后,使原來散落在民間的制刀工藝得以繼承和發展。現該工藝集中分布于古鎮西街。
傳唐宋時期由張始族人創立,遵照傳男不傳女,無世襲傳徒的要求,自創始以來,雖歷代都有造詣頗深的代表人物,但他們之間并不一定是傳承關系。“小店”菜刀的傳承以解放前后為界,分為兩種形式,解放前以作坊傳承為主,都為世代相傳或以作坊為依托的師徒傳承,藝人開店營業同時招收學徒,學徒學成后又自立門戶,再招收學徒,代代相傳。因此,這種形式的傳承遍及小店鎮23個村莊,形成了一個刀業群體。“小店”菜刀的傳承人形成傳承譜系較為典型的有:自清代同治年的張岱——民國時期的王靈奎——建國后的王三慶。建國后,“小店”菜刀走的是國營、集體化道路,1953年,以身懷制刀絕技的工匠為基礎成立的小店鐵業生產小組,主要產品為手工打制菜刀。1954年轉為小店鐵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定名為小店公社機械廠,1972年易名小店機械廠,80年代易名為延津縣菜刀廠,04年改名為新鄉市店小二刀具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店小二”菜刀秉承“小店”菜刀傳統生產工藝,選用優質鋼材精工鍛打而成。這些方式的采用使這一工藝才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