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垣縣歷史上是個屢遭黃河泛濫、蝗災和軍閥混戰之苦的窮困地區。當地老百姓往往被迫外出,以刷油漆謀生。在全國許多地區,都可以找到不擇生活條件的長垣勞動者的足跡。長垣人也因此有中國的“吉普賽”人之稱。
改革開放以來,長垣縣把大批農村空閑勞動力組織了起來,歷史形成的形式簡單、零打碎敲的防腐業在近10年中,形成了推動全縣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目前,長垣 縣防腐企業中,國家一級資質企業就有8家,其它的也具備二級資質企業資格,有11家企業通過了ISO9002企業質量認證。
1993年,通過整合,長垣縣組建了“河南省防腐企業集團公司”等一批“聯合艦隊”和“航空母艦”,在三峽、小浪底、西電東輸等多項國家重點工程的防腐保 溫項目中中標。每年有600多支來自長垣的施工隊伍活躍在石油、化工、水電、冶金、礦山、醫藥、國防工程和航空航天的千余個工程項目中。其中,西昌衛星發 射塔防腐工程、葛洲壩水電站防腐工程、三峽水電站防腐工程等,都獲得了部優工程的榮譽。
2002年,中國防腐蝕技術協會授予河南省長垣縣“中國防腐之鄉”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