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6歲的陳明,是原河南省中原棉紡織廠(以下簡稱中原紗廠)的一名退休職工。從15歲進廠到56歲退休,陳明幾乎把一輩子都奉獻給了這家工廠。9月12日上午,在中原紗廠家屬區6號樓,陳明拿出了一本保存多年的中原紗廠廠志。隨著廠志的緩緩打開,陳明的記憶也回到了60多年前。
考進工廠當工人
陳明生于1936年,來自封丘縣馮村鄉東王村。陳明小時候跟自己當私塾先生的父親學著認過幾個字,后來還上了小學,可只讀到四年級就被迫輟學。
“其實我很喜歡上學,但在那個年代,大部分人都認為女孩子讀書多了沒啥用,家里弟弟妹妹又多,所以我就輟學了。”陳明說。
1950年,14歲的陳明從封丘來到新鄉打工,這一年也是中原紗廠正式成立的一年。1951年,中原紗廠組織招工考試,陳明憑借自己小學四年級的水平勉強通過了考試,成為了一名工人。
被推薦上大學
在工廠上班期間,陳明報名參加了廠里組織的速成識字班,在工作之余補習文化知識。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1954年,當時的河南第二工農速成中學到廠里來招生,但是名額有限。因為平時表現優秀,工作成績突出,陳明被廠領導推薦去參加考試,并順利地被錄取。
在校4年,陳明完成了初中和高中全部課程的學習。1958年,在臨近畢業之際,當時的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到中原紗廠招生,她再次被推薦參加考試。
陳明記得很清楚,那一年黃河發大水,她和其他被推薦去的工人要到鄭州參加考試,但是黃河橋已經被沖塌。他們幾個人乘著一條小木船,在風浪中搖搖晃晃地過了黃河。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明最終被成功錄取,成為一名工人大學生。
用實際行動報答工廠
1962年,26歲的陳明本科畢業,她放棄了去大城市和大工廠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中原紗廠。“我本來就是個農村姑娘,是經過廠里的培養和推薦后才上的大學。現在學業完成了,我一定要回到家鄉,用實際行動回報工廠。”陳明說。
學成歸來的陳明先是留在試驗室,后又調進質檢處。憑借自身的不斷努力,陳明從普通職工干到了處長,并且被廠里多次授予“三八紅旗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還曾被評為全市的質量管理先進工作者。
工作期間,陳明仍不忘充實自己,她先后報考了高級工程師,學習了紡織企業管理知識,并且還在市紡織職工大學擔任論文輔導老師。
1992年到退休年齡后,陳明才離開了她服務一輩子的工廠。
變身社區熱心小組長
陳明年輕時就熱愛文藝,在廠里就是廠軍鼓隊和舞蹈隊的成員。退休之后,她和社區的老人們組成了文藝隊,閑暇時間敲敲腰鼓、扭扭秧歌。社區成立后,熱心的陳明又成了社區小組長。
“從農村姑娘到大學生,是知識讓我改變了命運,也是工廠給了我機會。雖然工廠現在已經破產,但是我們這老一輩人對它的感情永遠都不會變。”陳明說。【原標題:一個農村姑娘的浮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