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鄉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新鄉

侯德昌畫松說

2013/9/6 8:39:43 點擊數: 【字體:

侯德昌畫松說

侯德昌畫松說
侯德昌作品《怒須卷霧拔山湫》 136cm×68cm
侯德昌畫松說


    大會堂、中南海等繪制的一些巨幅山水畫,松樹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曾和侯先生一起游香山、頤和園、碧云寺、櫻桃溝等,西山地區林木蔥郁繁茂,古松頗多。每每駐足松下,侯老便靜觀、凝思,且將自己的畫松主張和心得娓娓道來。

  在中國山水畫里,松樹的表現占了重要的位置,已成為一個獨立的題材。

  古人畫松多以松石點綴山水,在唐代的山水畫中已形成了一種風氣,并出現了很多著名的松石山水畫家,他們把松石作為山水的一部分,刻意加工,使畫面呈現出“妙之至極”的韻致。

  唐代張璪寫松,很能用筆法,“常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氣傲煙霞,勢凌風雨,槎牙之形,鱗皴之狀,隨意縱橫,應手間出,生枝則潤含春澤,枯枝則慘同秋色。”唐人符載把張璪畫松說成是“流電激空,驚飚戾天,豪飛墨噴,離合惝恍,若雷雨之澄霽,見萬物之情性。”足以可見張璪用筆的魄力。張璪亦善用墨。《畫史》(米芾)中記載:錢璪,字醇老,收張璪松一株,下有流水澗松,上有八分詩一首,斷句云:“近溪幽濕處,全借墨煙濃”。張璪的松山石水,因“筆墨積微”、“不貴五彩”能得自然之真趣。有“氣韻俱盛,清潤可愛,一時號為神品”之譽。曾轟動當時畫壇,而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更是被歷代的藝術家所服膺,成為中國畫論中的千古玉律。

  五代后梁的荊浩隱居于太行山的“洪谷”,一面“耕而食之”,一面深入觀察大自然,那“翔鱗乘空”、“欲附云漢”的古松,使他倍感驚訝,“攜筆復就寫之,凡數萬本,方如其真。”他在《筆法記》中所言:“子既好寫云林山水,須明物象之源。夫木之生,為受其性。松之生也,枉而不曲遇,如密如疏,匪青匪翠,從微自直,萌心不低。勢既獨高,枝低復偃,倒掛未墜于地下,分層似疊于林間,如君子之德風也。有畫如飛龍蟠虬,狂生枝葉者,非松之氣韻也。”并提出“氣、韻、思、景、筆、墨”六要,即提倡現實與理想的結合,不僅僅如實描寫客觀物象,而是要創造出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形神兼備的藝術形象。說明我國中古時期的松石山水在筆墨技巧和理論上都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北宋的李成、郭熙,宋代的李唐、馬遠,元代的王蒙,清代的弘仁、石濤、梅清等,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畫家,由于審美情趣的不同,松的畫法自然呈現出各異的形態。唐以前的畫家追求精心描繪理想的真實境界,注重真實物象的再現。而五代以后,畫家們則不但能師法造化,更能中得心源,將生活的感受和松的自然變化相結合,賦予松以人的品格和風骨,使作品的意境、寓意更豐富、更深刻、更具個性化。

  古代畫家經過長期的藝術創造,總結出一整套極完整且系統化的畫學理論,也形成了一個極富特色的藝術程式,它體系完備而又極其靈活多變,反映出畫家對大自然敏銳的理解、對藝術深刻的體會。松的畫法與國畫中山石、人物、花卉等一樣式樣豐富,可以說它是一種便于掌握的類型化的處理方法,以利于畫家從紛繁瑣碎雜亂的現實景物中尋找到具有典型性的形式語言。

  當今多數畫家,往往只是因襲傳統,沉溺于成法,拘囿于有限的一家一派,一招一式,其結果是畫面形式千人一面,趨于僵化,沒有個性。要么沉醉于真實的自然之松的描繪,形神俱備,而神韻無存,或被古法所縛,或為自然所困。我想這也并非傳統程式的過錯,著實應該從畫家的思想方法、精神氣質、藝術意念等多方面去查找癥結。沖出傳統式的桎梏,創造出具有鮮明個性風格的畫家,無一人不是從前輩那里先繼承后發展,而后取得成功的。潘天壽先生即是杰出的一位。他學識廣博,功力深厚。主張“畫事須有天資、功力、學養、品德四者兼備,不可有高低先后”。他又說:“黃賓虹山水基礎好,功夫深……成就不僅在筆墨上超越前人,而在構圖、立意上,無一點常套,不拘泥古法,不依樣葫蘆。他勤讀書,對詩詞、書法、篆刻、文學等方面均有淵博修養,很值得我們學習。”潘天壽先生的作品生氣勃勃,淋漓壯闊,屬雄健一派。他所作的《黃山松》用堅勁沉著的線條,枝枝如鐵,背景始信峰只寥寥數筆,卻挺俊奇特、品格高妙。《松石橫卷》一株老松,盤根石畔,古干槎牙,神清骨峭,蒼勁的書法題字占據了畫面的一半,真是“樹如屈鐵山畫沙,筆能扛鼎騰龍蛇”。

  中國畫家畫松者數不勝數,而外國油畫以松樹為題材的作品可謂鳳毛麟角。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核心人物之一的希施金,應該說是畫松高手。她以精微細膩的表現手法畫了大量描繪松樹的風景畫,作品意境之深邃,引人入勝。我非常喜歡他的《松樹林》和《在馬爾特菲娜女伯爵的森林里》等作品,畫面構圖開闊,氣勢宏偉,刻畫細致,筆下之松有著極強的個性,使人能夠感受到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顯示出畫家深厚的修養和精湛的技藝。如從希施金的畫中吸取所長,融會貫通,想必對畫松會有啟發。

  耿安輝

  侯德昌,1934年1月30日生于河南輝縣市孟莊鎮,自幼酷愛書畫。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攻陶瓷美術設計專業,1961年畢業并留校任教陶瓷美術設計專業,上世紀70年代后期任教國畫山水課并潛心創作研究山水畫。他現為中國美協會員。1998年9月8日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朱镕基總理親自為他頒發聘書。

  自幼臨池習帖,先從顏體入手,后攻漢隸,又學清代名家,臨池不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1976年,他書寫的“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17個大字被制成金字鑲嵌于毛主席紀念堂瞻仰大廳,受到中央領導、專家和群眾的好評,獲文化部嘉獎。

  侯德昌的山水畫功力深厚,生活氣息濃重,布局嚴謹,氣勢如虹。1992年,他為我國申辦奧運會主筆創作了百米長卷《中華魂》,形象地再現了祖國河山的壯美;1994年前夕,他為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主筆繪制大型山水畫《幽燕金秋圖》,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稱贊;1995年和1997年,他為中南海創作了《山永壽松長青》和幾幅山水畫;1999年,為中央軍委八一大樓創作巨幅山水畫《長城雄關圖》等。2001年1月13日,受到江澤民的親切接見。其書畫藝術在國外也享有盛譽,曾應邀赴許多國家講學、舉辦展覽和考察。【原標題:侯德昌畫松說】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北京晨報 2009-04-0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