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的服飾比較寬大,裙子下面應該能鉆進去一個人,但從外面一定能看出來。青年女子出于善念,也許有心想救劉秀,但這樣一種方式既不文雅,也難奏效。青年女子又羞又急,說到:“里面藏不住,快出來!”劉秀只得出來。青年女子非常機智,一看劉秀長得頗為清秀,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就把自己來時披的一件外衣披在了劉秀的身上,麻利地把劉秀的頭發挽成女子發式,用自己的發簪別住,而她自己則用絹帕扎住了滿頭秀發。再看劉秀,活脫脫一個俊俏大姑娘。青年女子讓劉秀站在桑樹叢中,加以遮掩,不仔細看還真以為就是采桑女子。
關于劉秀的長相,一貫很少描寫人物相貌的史書中也多有溢美之詞,甚至有的寫道“有女子氣象”,可見劉秀長相的確比較秀氣。
追兵片刻即至,見有兩個采桑女子,為首的便大聲問是否看到一個騎馬的軍人。青年女子說:“剛才和姐妹在此采桑,確實看到一個人騎馬而來,下馬進了桑林,你們追過去后,他又出來回頭跑了。”追兵一聽,便急切往來時的方向追去,就這樣,劉秀得以躲過一劫。
脫險后的劉秀一再感謝姑娘救命之恩,并說以后必當報答,然后匆匆告別,繼續逃亡。因走的匆忙,劉秀連發簪也忘了還給青年女子。
幾年之后,劉秀稱帝,經過多年征戰,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東漢王朝。這時劉秀才想起救過自己性命的那位青年女子,于是派人持發簪尋訪,找到桑村一打聽才知道青年女子已經去世。原來,自救了劉秀后,青年女子覺得身為未嫁之人,被人鉆了裙底,要嫁只能嫁給這個人。可是當時情勢急迫,也沒問人家的姓名身世,唯一能做的只能等,盼著那個拿走自己發簪的人能早日找到自己。于是任誰提親,那名青年女子終不肯嫁,幾年后,在鄉鄰的猜疑和議論聲中郁郁而終。臨死前,青年女子將這件事告訴了自己最親密的姐妹,以止猜疑,她至死也不知道自己救的竟然是漢光武帝。
煌煌史書中沒有那名青年女子的名字,而鄉鄰們的口口相傳,卻讓這段故事穿越了千年,讓人們記住了這一位芳華早謝卻熱心好義的桑村女子。本報記者 姬光環【原標題:桑村義女救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