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規模較大的根據地之一,新集(今新縣城)是鄂豫皖蘇區首府,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先后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紅軍。鼎盛時期,根據地發展到 26 個縣,人口發展到 350 萬,主力紅軍發展到 45000 余人。在血與火的斗爭中,蘇區共走出了 349 位將軍,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斗足跡,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動人詩篇,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當時全縣人口不足 10 萬人,就有 5.5 萬人獻出了生命,其中革命烈士 3.5 萬余人。 1985 年國家投資在新縣興建了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1990 年 10 月 25 日建成對外開放。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為該館題寫了館名。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是河南省規模最大的縣級革命博物館,座落在新縣秀麗的山城東南,依山傍水,仿古式現代建筑,主體為徽式風格,紅檐橙瓦,金壁輝煌。該館占地面積 30 畝,建筑面積 3800 平方米。 2001 年,新縣縣委,政府先后投資 800 余萬元對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進行全面的維修改造,并對基本陳列和專題進行了調整,新征土地 15 畝,新建了大門、停車場、道路、售票房和“英雄廣場”,使博物館的面貌煥然一新。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內設 7 個展廳,分為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兩部分,展出面積 828 平方米。基本陳列《風云大別山》共分為四個部分:即奮起斗爭,鄂豫皖蘇區初步形成;空前發展,新集成為鄂豫皖蘇區首府;重組紅軍,堅持大別山的斗爭;紅旗不倒,迎接全國革命的勝利。館內專題陳列分兩個部分:一是《將軍的搖籃》,共 2 個展廳,將軍一廳是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高厚良等 43 位新縣籍授銜將軍的事跡陳列;將軍二廳是吳煥先、高敬亭、張體學、張治銀等 50 位省軍級以上領導人的生平事跡陳列;二是《今日新縣》,反映了新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繼承革命傳統,艱苦創業,實現社會經濟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館內還陳列有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和全國唯一保存下來的當年書寫在青磚墻上的《中國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令草案》等珍貴文物。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自 1990 年開館以來,共接待了國內外游客、黨員干部、大中小學生 200 多萬人次,特別是近兩年開展“三講教育”、“三個代表”和“保持共產黨先進性”學習教育活動以來,每天來館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已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空軍第一航空學院、河南省委宣傳部、省直機關工委、省教育廳、中國工商銀行河南分行等 40 多個單位掛牌命名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2001 年 6 月 12 日,中宣部已將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本館藏品主要是革命文物,總數為 1130 件,主要種類有: 1 、軍事用品,如“列寧號”飛機、大刀長矛、槍支、紅軍旗幟等; 2 、珍貴文獻資料,如蘇區黨政機關的報告、法令,政策及傳單、標語等;其中壁書《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令草案》為革命文物一級品。 3 、著名烈士遺物; 4 、珍貴歷史照片; 5 、其它珍貴文物,如各級蘇維埃印章、錢幣、收稅憑單、撫恤證、收條、土地證等。
地址:
電話:0376-2987315
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