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淮陽縣著力打造姓氏文化品牌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2013/10/24 10:57:5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淮陽縣文化底蘊深厚,臺僑資源豐富。近年來,淮陽立足獨特的姓氏文化資源,叫響品牌,不斷擴大海內外交流,創新群眾工作內容和形式,推動了縣域經濟發展。一是以姓氏文化凝聚臺灣同胞和海內外僑胞力量。淮陽縣有臺胞臺屬、僑胞僑屬2000多人。在開展僑務、對臺工作中,充分運用“姓氏”文化優勢,有力促進海峽兩岸以及海內外相互了解交流交往合作,增強對一個中國的認同感和海內外中華民族情結。近兩年,先后組織接待了“聚焦中原經濟區——河南行”兩岸記者采訪團、“探尋中原文化,傳承華夏文明”兩岸三地記者采訪團、臺灣東森電視臺等具有較大影響的新聞媒體來淮陽采風。2012年3月臺灣中華僑聯總會秘書長簡漢生率團來大陸參加黃帝故里祭拜大典專程來淮參訪,2013年4月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文化考察團一行40人來淮尋根謁祖等,他們乘興而來,滿意而歸。臺灣中華僑聯總會秘書長簡漢生表示要把淮陽納入到開封、洛陽、安陽、鄭州尋根旅游線路,香港島各界聯合會考察團企業家代表將組織文化企業來淮投資興業。二是以“姓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圍繞弘揚伏羲文化,成功打造“羲皇故都朝祖會”“中華淮陽荷花節”“中華姓氏文化節”三大節會品牌,舉辦了姓氏尋根與中原經濟區建設高端論壇暨河南姓氏文化研究會2012年會,確立了淮陽為中華姓氏起源地。充分利用陳姓文化資源,明確叫響“陳姓遍天下,淮陽是老家”的口號,成立了中華陳氏淮陽宗親會研究會,開展多角度、多層次的陳姓文化研究,出版了《中華陳氏大族譜》等系列學術著作。通過舉辦尋根節會和各類文化研討交流會,有效將文化優勢轉化為招商優勢。幾年來累計規劃編制了100多個國家政策扶持,富有發展潛力的姓氏文化旅游發展項目,促成了太昊陵三期復建工程、國際易學文化研究中心、陳楚古街建設等5個超億元的根文化旅游產業項目落戶,先后吸引外資2億多元修繕全縣10多處尋根文化文物遺跡,建設多個根親文化旅游景點。根親文化的打造,團結了海內外炎黃子孫,凝聚了民族精神,擴大了招商引資渠道,取得了豐碩成果。三是以姓氏文化建設根親淮陽。我們注重挖掘、收集、整理淮陽的古代文明和文化古跡,組織好以姓氏文化為主的精神食量的生產。通過著力發展具有廣泛群眾基礎文化形式,把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歌、龍舟、民間花鼓、擔肩挑、小調、舞蹈等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列為發展重點,指導、扶持、發展一批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走上前臺,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把地方特色的手工藝制品制作風俗發展成為特色產業鏈條,如淮陽的“泥泥狗”“布老虎”,同時推進根親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把古老的淳樸厚實、團結友愛、尊老愛幼的姓氏理念放進對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中,不斷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生活。目前,淮陽各類民俗文化表演團體60多個,發展民俗文化專業合作社12個,組織創作姓氏文化精品力作10多個,擴大了淮陽姓氏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華夏經緯網 201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