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哪里去?周口廟會踏青來。
近來,河南省周口市為期一個月的淮陽“羲皇故都”朝祖會、鹿邑老子生日廟會相繼舉辦。朝祖會期間,觀光尋根者高峰時超過80萬人,老子廟會高峰時游人達20萬人。游客與商販聚向集文化、經貿、娛樂、觀光于一體的廟會,奏響了周口文化傳承的現代交響曲。
傳統與現代交融
周口擁有伏羲文化、姓氏文化、老子文化、農耕文化的資源優勢,該市把辦好廟會作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廟會所依托的傳統建筑、祭祀民俗活動、傳統小吃等,也呈現出巨大魅力。
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羲皇故都”朝祖廟會上,古風遺俗舉目可見。泥泥狗、布老虎等民間工藝品渾厚質樸;擔經挑、肘歌、獨桿轎等祭祀活動透著遠古遺風;搶旗桿、送樓子等民俗讓人眼花繚亂。
隨著時代發展,廟會也在不斷變化,除了傳統的祭祖、民俗節目,還新增了一些現代旅游休閑項目。淮陽太昊陵景區新建了剪枝公園、龍湖濕地公園。老子廟會上,鹿邑縣舉辦了現代書法展、書畫藝術頒獎等文化活動,還開發了圖書、郵品、音像制品等上百個品種的老子文化禮品。
傳統與現代、傳承與進化在周口廟會文化中和諧共融。
文化與商業共贏
以會為媒進行招商引資,是周口廟會的重頭戲。在老子廟會開幕當天舉行的項目簽約儀式上,鹿邑縣共簽約投資合作項目11個,合同資金總額達36億元,實現了“文化搭臺、經貿唱戲”。
廟會是承載著民俗文化、傳統文化的精神消費場所,周口廟會給民間工藝、民俗活動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間。“羲皇故都”朝祖會期間,近百家民間藝術團體在羲皇文化廣場助興演出;已連續成功舉辦3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今年由6省擴展到8省,成為國家級大型文化活動。老子廟會的戲劇、秧歌、高蹺、盤鼓、雜技等文藝演出,也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吸引力。
做大的廟會經濟帶來了更多的門票收入,也給周邊商業帶來了好財運。淮陽縣泥泥狗、布老虎、印花布、貓頭鞋等文化旅游產品加工企業達408家,去年該縣文化旅游綜合收入達38.3億元。
政府與市場攜手
在今年公祭太昊伏羲大典首炷香拍賣會上,隨著拍賣錘的落下,首炷香應聲而出。周口廟會已從曾經的政府全盤操作向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轉變。
周口市各級政府結合數千年文化傳統,堅持“政府主導、民間發起、市場運作、產業經營”的辦會原則,積極打造廟會旅游文化品牌。為弘揚伏羲文化,淮陽縣成立羲皇故都朝祖會指揮部,著力打造“千年廟會體驗游”旅游產品。為弘揚老子文化,從2006年起,鹿邑縣恢復開展了一系列老子文化民俗活動,激活旅游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