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愿,藝名冰心玉壺,1956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扶溝縣,現為河南省根雕藝術協會常務理事、河南省高級根藝美術師。他創作的根藝作品《大梁瓶》、《聚財寶鼎》等作品均獲河南省金獎,并有9件作品被《河南根藝》一書收錄。
王心愿在根藝創作方面的成就并非偶然,這與他執著的藝術追求和廣博的藝術修養有關。
王心愿自幼酷愛藝術,12歲開始學習手編,歷時三載;15歲便開始進行手編創作。創作作品有籃子、簍子、箱子、草帽、涼席、花瓶、果盤、茶幾等,作品有2000多件,件件細致精美,被人譽為“神童編”。參加工作后,王心愿進入中國書畫函授學校習研書畫、篆刻、裝裱,其書法作品于1988年、1990年分別在開封市大相國寺展覽,得到了書畫界同仁的好評。1992年,在眾多的藝術門類中王心愿又發現了根雕,從此激情一發不可收拾,直到今天仍樂此不疲。
為了選擇根雕素材,王心愿經常利用雙休日到豫西山中、黃河故道尋找,當看到造型獨特的“佛肚棗樹”時,他心中一片驚喜。這種棗樹因每年農歷三月三農民砍棗桿而形成大肚狀,其質地堅硬、紋理夸張,是當今世界罕見的獨特材質。王心愿精心挑選了一批樹樁,然后便潛心投入了創作之中。
創作時,他憑借“佛肚棗樹”的獨特形狀和自然紋理,在似與非似中尋找意境,在根木的節、疤、瘤上找到傳神,稍加雕琢,一件件生動傳神的棗樹根雕便呈現了出來。其代表作有《大梁瓶》,兩個棗木根材經過浸泡、蒸煮、燜焐、脫皮、晾曬、摩擦、雕琢等40多道工序,達到了氣勢磅礴、美不勝收的效果。其不僅形體非常相似,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兩個瓶身周圍自然生長著兩位亭亭玉立的“仕女”、兩只下山虎、兩只上山豹、兩只坐立的雄獅、一只梅花鹿、數只嬉鬧頑皮的猴子、盛開的花卉和山川風云……這些美妙的風景都是王心愿在自然紋理的基礎上稍加雕琢而成,真可謂一處一個畫面,一點一個意境,視角不同,心態不同,便會看到不同的形象物狀。
除了《大梁瓶》外,王心愿還創作出一大批棗樹根藝作品,如《瑞草壺》、《聚財寶鼎》、《中華寶鼎》、《圖筒》、《寶蓮燈》等,還有蓮花桌、古豆凳、茶海、花架等實用藝術品,至今他已創作500多件根雕和“佛肚棗樹”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