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杜崗,西華縣城北七八華里的一個普通村莊。1938年10月,彭雪楓、張震等率領300多人的抗日武裝來到這里,與吳芝圃領導的豫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和肖望東領導的“先遣大隊”勝利會師,正式建立了新四軍游擊支隊,經短暫休整后,渡過新黃河深入敵后,點燃了豫皖蘇邊區的抗日烽火,并在戰斗中發展壯大為新四軍第四師,成為華中抗日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
為實現中共中央提出的“要組織領導群眾、發動游擊戰爭、組織游擊隊、建立游擊區”戰略部署,彭雪楓一行于8月初赴豫東視察,半個月內基本掌握了以西華根據地為中心的豫東各地情況。
彭雪楓將東進的準備情況兩次電告黨中央和毛主席,并請示東進的部隊名稱和時間。河南省委加緊進行東征將士的動員和后方留守工作的布置。9月30日凌晨,彭雪楓等率373名將士從確山縣竹溝鎮出發,長途跋涉,于10月8日到達西華。
與此同時,中共河南省委命令肖望東帶先遣大隊、吳芝圃帶豫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赴西華與彭部會合。9月底,第三支隊和先遣大隊從杞縣黑畝村出發,于10月8日到達杜崗村與彭雪楓勝利會師。
10月11日上午,慶祝勝利會師和新四軍游擊支隊成立大會正式召開,會場設在杜崗村東南角小樹林邊的打麥場上。會后進行了統一整編。新四軍游擊支隊由彭雪楓任司令員兼政委,支隊下轄3個大隊。整編后,游擊支隊共有1200多人,步槍557支,馬槍90支,短槍73支,手榴彈639枚,手提沖鋒槍9支,輕機槍12挺,騾馬32匹。
新四軍游擊支隊東進敵后抗日之所以選擇西華杜崗村作為會師休整地點,主要是西華較好的社會環境和杜崗村優越的地理位置。自蔣介石下令炸開黃河花園口大堤后,新黃河寬達數十里,而杜崗村坐落在新黃河西岸,與東岸日軍占領區一水之隔,無疑成為進軍敵后的前沿陣地。另一方面,西華是黨在豫東創建較早的革命根據地,有“小竹溝”、“小延安”之稱,好的社會環境為杜崗會師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10月24日,新四軍游擊支隊離開杜崗村,開赴豫東敵后,之后這支武裝轉戰于豫皖蘇廣大地區,在同日、偽、頑的長期戰斗中不但創建了豫皖蘇邊區抗日根據地,且發展成為新四軍第四師,為華中抗日游擊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