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華(1897-1975)本名王乃奎,仲華為字,河南省商水縣西張明村人,因出身富庶,行四,故又稱“四少”。祖父在世時,家中蓄有戲班,這種特殊的環境,使幼小的仲華在不知不覺中熏陶愛戲的脾性,加之他有具備極好的天賦,初登臺即一鳴驚人。后在他舅父的支持下,終于沖破家規,公開拜李家玉為師。17歲時出外打班,專攻旦角;20多歲時就能包本演出200多出戲。
代表劇目《對繡鞋》、《栓娃娃》、《金盆記》、《送京娘》、《對花槍》、《白蓮花臨凡》等。影響遍及沙河兩岸。1930到1935年,他曾四進開封,上演了《小二姐做夢》、《刀劈揚帆》、《三上關》、《三上轎》、《織黃綾》、《春秋配》等劇目。作為沙河調的代表與祥符調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至今影響仍存。建國后,擔任商水縣大眾劇團副團長。
1962年應邀參加了河南省豫劇名老藝人座談會,示范演出了《栓娃娃》、《對繡鞋》,風采不弱當年。十年動亂中經受了難以忍受的折磨和委屈,病卒于家。其藝術影響深遠,常香玉等曾與他同臺演出,學習到不少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