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周口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周口

理勤功:魚躍梅香滿京華(2)

2013/12/3 10:00:58 點擊數: 【字體:

  先是正在讀高中時,被縣里抽調到許昌專區(當時西華歸屬許昌專區)搞三面紅旗展,沒想到一去就是半年多,回來也無法繼續學業了,就被安排到了人民公社。雖然錯過了大學考試,但理勤功不死心,堅持復習,準備來年的考試,第二年考上了西安美院,但通知書被公社領導“好心”地壓了起來。等理勤功知道情況時,黃花菜都涼了。有關領導好心地告訴他:“你上大學不還得參加工作?你現在直接參加工作了多好!再說了,公社可是把你當團干部、當苗子培養的。”

  理勤功對有關領導的“好心”哭笑不得。

  這里有一件事要特別提一提。早在1957年,理勤功先生的國畫作品在河南省《群眾藝術》雜志發表。此后,《中國少年報》、《農民報》相繼發表了他的作品。因此,1958年,他被批準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南分會,而當時全河南省僅28人。無怪乎省美協的領導見到他后很是詫異,沒想到他只是一位19歲的小伙子。此后,直到距省美協會員被批準將近50年后,2007年,理勤功先生邁入了中國美術名譽殿堂,被批準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事業上的拐點——畫鲇魚

  理勤功先生美術事業上的拐點出現在1987年,那一年他48歲。

  此前,在西華、周口乃至河南,都知道理先生的鲇魚畫得出神入化,別具風采。很多人以能收藏他的一幅鲇魚圖而引以為豪。

  說起來理先生畫鲇魚,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是1981年的一個早晨,理先生到市場上去買菜。看到有3條鲇魚在水盆里游動翻跳,把水攪動得四處亂濺。他被吸引住了,蹲下來左看右看,他有時拍拍盆邊,有時用手去攪動盆里的水,像是在和久別的老朋友互致問候。等他把3條鲇魚掂回家時,買菜的事兒早拋到九霄云外了。

  其實在與這3條鲇魚見面之前,他細心認真地臨過八大山人、徐悲鴻、齊白石、李苦禪等大師的作品。正如前輩大師們所點撥的那樣: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悟到了。無論是從事哪一門藝術,在繼承前輩大師的基礎上一定要有所創新發展;作為藝術家,一定要有自己的個性。比如你畫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抑或鄭板橋的竹,你畫得幾可亂真,別人也只是評價“很像”,但是作品中沒有你自己。對著盆中的3條鲇魚,理勤功決心走出自己的路子,畫出自己的風格。

  天道酬勤,畫鲇魚已經入迷的理勤功得到一條消息:中牟縣一漁場引進了埃及胡子鲇,俗稱“八胡鲇魚”。他馬上到河南省美協開了證明信,專程到漁場訪魚去了。從早到晚,通過觀察,理勤功進一步掌握了鲇魚的生活習性以及動態變化。活生生的鲇魚戲水圖爛熟于胸。

  成熟的東西,定型的東西,尤其是已經贏得榮譽的東西,再改動是困難的。然而,理勤功想到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于是,年近半百的他,1987年來到了北京。

  那年,本來是要來北京看兒子的,可是一個畫展和一個消息卻讓他格外興奮。

  畫展:《王個簃作品捐贈展》。

  理勤功馬上想到了自己的啟蒙恩師張純熙先生,張先生是王個簃大師的學生,而王個簃先生曾任上海中國國畫院院長,是名聞海內外的繪畫大師。

  常言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面對大師的作品,理勤功看得如癡如醉,真是心摹手追,恨不得把每一個線條,每一處墨色變化和畫面的呼應、留白、用印都印到心里去。

  理勤功想到了一個道理:藝無止境、學無止境。自己需要深造,需要提高。也許是命運之神的垂青,機會來了。

  消息:中國國家畫院要招研修生,6月份要舉行考試,每年3000元的費用,一次交清。這次中國國家畫院的研修生招錄,相對來講是非常嚴格的。一是因為當時健在的一些國家級大師年事已高,從傳承有序的角度上講,需要培養接班人。二是撥亂反正帶來的盛世和諧引發了藝術品市場的升溫。三是中國的傳統藝術需要在普及的基礎上得到提高,時代呼喚大師、呼喚傳世之作。

  每人要交兩幅作品,由眾多大師去評判。再者,為了杜絕濫竽充數者,現場還要在眾目睽睽之下畫兩幅畫。

  過五關斬六將,在激烈的競爭中,理勤功先生脫穎而出。他被錄取了!

  當時中國國家畫院的導師都是中國畫壇的領袖人物,是開山立派的宗師、巨匠。他們是李可染、何海霞、劉勃舒、葉淺予、崔子范等。到畫院以后,采取的是自由聽課的方法。理勤功先生真的是如饑似渴,從這位老師的課下來,馬上去趕另一位老師的課,白天忙著聽課,整理筆記,畫畫就放到了晚上。記者問他一年中畫了多少,他告訴記者:畫了幾千張!

  理勤功先生最終成了國畫大師崔子范的入室弟子。對于畫鲇魚,崔子范有一番很精辟的論述:

  “我們的作品是讓人們欣賞的,都要畫得很美,不美的東西也要畫出美意來。豬八戒并不美,但群眾喜聞樂見。畫鲇魚也是這樣,鲇魚看起來并不美,有人說它很丑,但經過畫家的藝術加工,得到了‘丑中之美’。要畫出‘丑中之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丑到美要有一個轉化過程,也是藝術傷口升華的過程,又是藝術家本人藝術修養提高的過程,是從理論到實踐,從生活到藝術逐漸升華的過程。”

  名師指點 獲益匪淺

  崔子范的教誨讓理勤功獲益匪淺。比如崔子范當面評價指教理勤功的一幅《雙鵝圖》時,提出了一個筆簡意宏的問題——古人云:“畫不難為繁,難于用簡,簡之力更大于繁,非以景減,減以筆,所謂弄一車兵器卻不如寸鐵殺人者也。”藝術作品不應當模仿自然,要超越自然。用最簡練的筆墨表現出生動的形象,是中國意筆畫的主要特點之一。

  通過在中國國家畫院的學習,理勤功對繪畫理論尤其是寫意花鳥有了認識上質的飛躍。中國畫追求“三美”,即自然美、筆墨美、藝術美。在繼承的基礎上,更要注意:中畫和西畫的結合,水墨和色彩的結合,傳統與時代的結合……

  2000年,辦了退休手續的理勤功決定來北京發展,他關心家鄉,情傾教育,自己捐了100幅作品給希望工程。

  來京之后,他到各地舉辦畫展,作品被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全國人大常委會、中國畫研究院和中國美術館等展覽、收藏。

  理勤功2000年獲“中國百杰畫家”榮譽稱號,2004年獲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怡達杯”全國名家書畫作品邀請展金獎,2005年被授予“慈善之星”,2011年被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出版有《崔子范談藝錄》以及《理勤功畫集》、《美術家理勤功》等多部畫集,其作品和簡歷更被載入《中國當代國畫家大辭典》、《中國書畫名家大師畫典》等書。

  對家鄉情真意切

  談到家鄉,理勤功的愛鄉之情溢于言表。

  理勤功每年都要在周口待幾個月,每年除夕中國美協的團拜會他都會辭去,因為他要在家陪老母親。他的老母親今年已經96歲了,他堅持給老母親洗臉、梳頭,陪老母親聊天。他說,這是一種幸福。

  談到近年來他畫風的轉變,尤其是他的梅花,他很滿意地告訴記者,他和中國音協主席徐沛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合作一大幅梅花的趣事。其實在成功的背后,其艱辛很少有人知道。他畫梅花風格的形成,得益于他赴上海、蘇州甚至臺灣梅園各地的寫生研究。

  藝無止境啊!對畫家,亦是對畫家的梅花,記者忍不住詠到:

  鐵干虬枝老亦香,雪下霜凍志昂揚。

  莫言怒放百花后,誰敢凌冬舞月光!□特派記者  張保安  陳曉偉【原標題:理勤功:魚躍梅香滿京華】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周口晚報 2012年8月30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魯光:理勤功先生常繪梅骨 人自精神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