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周口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周口

但使國寶永存吾土(藏界風流)

2013/8/16 15:37:32 點擊數: 【字體:

但使國寶永存吾土(藏界風流)

但使國寶永存吾土(藏界風流)

    《平復帖》卷,晉,陸機書,紙本,手卷,縱23.7厘米,橫20.6厘米,草隸書9行86字,是現存年代最早并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它用禿筆寫于麻紙之上,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有參考價值。此帖宋代入宣和內府,明萬歷間歸韓世能、韓逢禧父子,再歸張丑。清初遞經葛君常、王濟、馮銓、梁清標、安岐等人之手歸入乾隆內府,再賜給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光緒年間為恭親王奕訢所有,并由其孫溥偉、溥儒繼承。后溥儒為籌集親喪費用,欲變賣此帖,經傅增湘從中斡旋,最終由張伯駒以巨金購得。張氏夫婦于1956年將《平復帖》捐獻國家。
 
但使國寶永存吾土(藏界風流)

    《王蜀宮妓圖》軸,明,唐寅作,絹本,設色,縱124.7厘米,橫63.6厘米。此圖原名《孟蜀宮妓圖》,俗稱《四美圖》,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網·畫錄》最早定名,近經考證,改為《王蜀宮妓圖》,描繪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宮故事,為唐寅工筆重彩人物畫的代表作。

 張伯駒(1898—1982年),原名張家騏,字叢碧,號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工詩詞書畫,對戲劇亦有研究,著有《叢碧詞》、《紅毹紀夢詩注》等書。1918年畢業于袁世凱混成模范團騎兵科,畢業后任安武軍全軍營務處提調、陜西督軍公署參議,后任鹽業銀行董事、總稽核。抗日戰爭勝利后,歷任華北文法學院教授、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北平市美術分會理事長。新中國成立后任國家文物局鑒定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北京市政協委員。1962—1966年任吉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副館長。1972年被聘為中央文史館館員。1982年2月26日病逝于北京。張伯駒早年即喜收藏,所藏法書名畫甚眾,多為曠世絕品。新中國成立后,他將藏品捐獻給國家,這些藏品大部分入藏故宮博物院。

  張伯駒是我國老一輩的愛國民主人士、文化名人、書畫鑒藏家,在詩詞、戲曲、書畫等領域均卓有建樹。出于強烈的愛國之心,他與潘素女士一道,傾畢生心血與財產,收藏了大量國寶書畫,并于1956年將8件古代法書珍品無私捐獻國家。

  眾所周知,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宮紫禁城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博物館。建院88年來,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得以不斷充實,與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他們或無私捐贈文物,或提供信息和渠道,居中聯絡,玉成其事,這其中就包括了張伯駒及夫人潘素。

  新中國成立前,張伯駒與張蔥玉、鄧以蟄、張大千、徐悲鴻、沈尹默、吳湖帆、啟功等諸先生一起被聘為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工作任務為“書畫審定”,為故宮博物院收購清宮流散書畫出謀劃策,做了大量工作。當溥儀盜運出宮的書畫在市場上陸續出現時,張伯駒即諫言故宮博物院,盡早開展征集工作:“一、所有《賞溥杰單》內者,不論真贗,統由故宮博物院價購收回;二、選精品。經過審查價購收回。”經其考訂,1198件中除贗跡及不甚重要者外,有價值之品約有四五百件,按當時價格無需大筆經費便可大部收回。

  1946年底,北京古玩商馬霽川從東北帶回20余件文物推薦給故宮博物院。張伯駒不僅給出了具體的審定意見,而且將他所了解的信息,及時反饋給故宮博物院。 1947年4月19日,張伯駒又作為專門委員,與徐悲鴻、鄧以蟄、啟功等人出席了故宮博物院在絳雪軒舉行的第六屆理事會在平理事第四次談話會,討論書畫收購事宜。

  張伯駒頗為重視文物精品,曾向馬衡院長建言,“余主張寧收一件精品,不收若干普通之品”。所以,當發現精品文物在市場上出現時,他多會優先推薦故宮博物院收購,如范仲淹《道服贊》由北京古玩商靳伯聲從東北購得,他居中協調,商定以黃金110兩賣給故宮博物院;又如,當得知馬霽川有展子虔《游春圖》時,他建議故宮博物院將此卷買下,在故宮博物院無力收購以上兩件文物的情況下,為防止文物流落海外,張伯駒不惜鬻物舉債將它們買下,一件《游春圖》使他從豪門巨富變為債臺高筑,不得不變賣在弓弦胡同的一處宅院和潘素的金銀首飾。

  新中國成立后,張伯駒繼續關注故宮博物院事業的發展,而一生所藏文物精華,也大多歸于故宮博物院收藏,兌現了其“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的初衷。故宮博物院共計收藏有張伯駒《叢碧書畫錄》著錄的古代書畫22件,幾乎件件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如晉·陸機《平復帖》是我國傳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跡;隋·展子虔《游春圖》為傳世最早的一幅獨立山水畫。其余如唐·杜牧《張好好詩》、唐·李白《上陽臺帖》、宋·黃庭堅《諸上座帖》、宋·趙佶《雪江歸棹圖》等,都是我國藝術史上的重要文物。這其中,晉·陸機《平復帖》、唐·杜牧《張好好詩》、宋·范仲淹《道服贊》、宋·黃庭堅《諸上座帖》等8件古代法書精品是1956年由張伯駒、潘素夫婦捐贈國家的,國家文物局后調撥故宮博物院;隋·展子虔《游春圖》、宋·趙佶《雪江歸棹圖》、明·唐寅《王蜀宮妓圖》等是張伯駒讓與國家,國家文物局收購后陸續調撥故宮博物院的;唐·李白《上陽臺帖》則系張伯駒贈與毛澤東主席,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辦公室將其調撥故宮博物院。另外,故宮博物院還于1959年購買了張伯駒曾收藏的宋·趙孟堅《行書自書詩》。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隋·展子虔《游春圖》、唐·杜牧《張好好詩》、宋·范仲淹《道服贊》等都是故宮博物院當時有意收購,但因各種原因而未能入藏的。它們最終能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為中華民族所共享,張伯駒居功至偉。

  1956年12月,張伯駒作為北京市人民委員會代表視察故宮博物院,并提出了7項內容詳實的建議,涉及故宮博物院的性質定位、藏品保管、陳列、出版以及故宮古建筑的完整保護等多個方面。他認為,“故宮是具有國際意義,全國最大的博物館”,其范圍和性質應當是古與中;應盡速整理院藏戲曲資料,并成立專室供人研究;為繼承和發揚中國書法藝術,應設立銘刻墨跡館;南京博物院之南熏殿舊藏歷代帝后像應歸還故宮,以保持此批文物的完整性;應早日組織法書、名畫的復制與編輯出版刊物,以適應各地研究參考。同時,他強調故宮博物院必須保持它的完整體系,不得內設其他無關機構;院內部隊及眷屬,應早為遷出。這些建議均從維護故宮博物院發展大局著眼,其指導思想與當時故宮博物院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有些建議是故宮博物院已經開展或即將開展的工作。從中我們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張伯駒對故宮博物院的持續關注和殷切希望。

  對于張伯駒的貢獻,故宮博物院一直感念于心。自1998年張伯駒先生誕辰100周年以來,故宮博物院及相關機構陸續推出了系列紀念活動,以深切緬懷其高尚的品格,紀念其化私為公的奉獻精神和對我國文化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故宮博物院將永遠銘記這位一生為國寶永存神州,做出了非凡貢獻的傳奇人物。(作者為故宮博物院院長)【原標題:但使國寶永存吾土(藏界風流)】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3年08月04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張卓恭篆書百壽瓶賞析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