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周口 >> 周口特產 >> 特產與品牌 >> 瀏覽周口

槐山羊:沈丘的“金名片”

2012/8/3 11:49:57 點擊數: 【字體:

槐山羊:沈丘的“金名片”
 
    在前不久公布的上海世博會餐飲服務供應商名單中,沈丘縣的4家牛羊肉生產企業名列其中,獲得世博園區“準入證”,而此屆世博會全國只有35家肉類食品企業拿到了“準入證”。
  
    小小“準入證”,等于“金名片”。
  
    說起沈丘,大家也許比較陌生。至于槐山羊為什么能成為沈丘的“金名片”,它和上海世博會是什么關系,且聽記者慢慢道來。
  
    據歷史記載,沈丘是以周朝的沈國為名的,沈丘之意即沈國廢墟。千萬別小看這“沈國廢墟”——沈丘在歷史上可是有名的商品集散地,其縣城槐店回族鎮就素有“小上海”之稱。槐山羊亦稱槐皮山羊,舊稱槐羊,早在秦代即有人飼養。自清代中期以后,其板皮多集中于河南沈丘縣的著名商埠槐店鎮裝船外運轉口銷售。 1981年,河南省組織有關部門進行畜禽品種資源調查時,首次提出了“槐山羊”之名。
  
    20世紀70-80年代,隨著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養羊業開始了快速增長,規模養殖蓬勃興起,養羊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產業。 1982年11月,中國畜禽考察團通過實地考察后,確定其為地方優良品種。1993年,沈丘縣實施建立了槐山羊板皮出口創匯基地,取得了明顯效果。 2009年沈丘縣建立了槐山羊保種基地,制訂了槐山羊保種計劃,劃定在河南省沈丘縣槐店鎮周圍、汾泉河、沙潁河兩岸作為保種區,該項目總投資1260萬元,已獲河南省發改委立項。
  
    2009年,沈丘縣槐山羊存欄95.3萬只,出欄113.3萬只,規模養殖場(戶)達892個;基礎母羊占存欄量的60%,能繁母羊占存欄量的 20%,用于配種的成年公羊占存欄量的2%,育肥羊占38%。隨著飼養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槐山羊個體漸趨增大(成年母羊體重由1982年統計的36千克增加為現在的48千克,屠宰體重由20千克增加為25千克),繁殖率逐步提高(由238%增加到333%),其品質也在不斷改善。  
  
    打造“金名片”  
  
    槐山羊作為世界四大名羊之一,通體瘦肉多脂肪少,不肥不膩,屬于天然無公害畜產品,符合人們的健康消費需求。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如果沒有精湛的烹調技術,再好的食材恐怕也像沒有配好鞍的良馬一樣。
  
    幸運的是,沈丘的牛羊肉加工歷史悠久,槐山羊隨之而名揚四海。據悉,沈丘東關回民利用傳統工藝加工生產的紅燒羊肉、熏羊肉,外表油潤發亮,食之不膻不膩,爽口利舌。目前,沈丘已有牛羊肉加工企業80余家,每逢消費旺季,可日產銷牛羊肉3000多千克,遠銷至京津滬等地。而羊腸衣作為醫療用品的重要原料,更是早已出口至多個國家和地區。
  
    那么,上海世博會為其頒發的“金名片”究竟是怎么打造出來的呢?據悉,沈丘縣的4家牛羊肉生產企業之所以能被世博會指定為槐山羊肉專供企業,是因為這些企業以豫東優質黃牛和沈丘原產優質槐山羊為原料,嚴格按照伊斯蘭教規屠宰,使傳統加工工藝與現代科技相融合而制成的。
  
    除了原料好、工藝精,“金名片”的形成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呢?記者在沈丘縣周營鄉大歐營槐山羊保種基地看到,幾名工人正忙著加工顆粒料。在飼養棚內,一名工人手提料桶,正在給羊兒添料,料槽上方密密麻麻,羊頭攢動。
  
    “喂的是什么料?羊吃得這么香!”看著面前吃得津津有味的槐山羊,記者不禁好奇起來。陪同記者采訪的沈丘縣畜牧局高級畜牧師張衛東一聽,頓時喜笑顏開。他告訴記者,飼喂的是他們獲得周口市科技成果二等獎、歷時兩年多、歷經百次實驗才成功研制出的槐山羊全價顆粒飼料。
  
    原來,因生活習性特殊,槐山羊歷年來多由農戶放牧散養,其規模飼養問題一直是制約槐山羊產業發展的瓶頸。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為此,多年來,沈丘縣政府連續出臺多項獎勵措施鼓勵規模飼養;沈丘縣畜牧局也組織高級畜牧師張衛東等技術人員聯合養殖大戶先后嘗試用青貯飼草、鍘揉秸稈拌精料、草粉拌精料等辦法探索規模飼養問題,但飼草浪費大,致使槐山羊規模養殖工作推進遲緩……“后來,我們從淮安尾毛公司多年來一直用全價顆粒飼料飼養獺兔效益不錯得到啟發,于是,決定研制槐山羊全價顆粒飼料。”在采訪途中,張衛東向記者暢談了研制經過。
  
    據其介紹,草食家禽所需蛋白質大多源于瘤胃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靠纖毛蟲分解利用纖維素合成自身蛋白而大量繁殖生長,然后進入腸道被消化吸收成為畜體蛋白。基于這一理論基礎,自2007年5月始,張衛東和周營鄉大歐營槐山羊保種基地負責人歐陽永兵合作,開始了槐山羊全價顆粒飼料配方的研制長征。“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復摸索實驗并向西北農大、鄭州牧專等高校咨詢請教后,2009年5月,他們終于研制出了公羊配種期料、后備羊料、懷孕期料、哺乳期料、羔羊料、分階段育肥料等槐山羊各生理階段的全價顆粒飼料配方。
  
    “用全價顆粒飼料喂羊,有‘三省’:省料、省工、省心;‘速度就是金錢’,羔羊出欄期大大縮短,效益提高太明顯了!”在周營鄉大歐營槐山羊保種基地,歐陽永兵一提起試喂成功的槐山羊全價顆粒飼料,就興奮得摩拳擦掌,收不住話頭了。“2006年我用飼草喂羊,拉進去一車草,拉出來半車廢料,飼草浪費大不說,就光那工費我就快承受不起了。當時我養80只母羊,用了5個人,一年下來才賺3000多塊錢,還比不上一個種田戶。現在我養羊就輕松多了。”
 
    “解決了槐山羊飼草搭配不合理、適口性等長期制約槐山羊標準化規模養殖的問題,這是槐山羊養殖技術的一次革命!”鄭州牧專教授黃炎坤對槐山羊全價顆粒飼料的成功研制給予了高度評價。  
 
    “金名片”的“子品牌” 

  
    除了肉質優良,槐山羊的板皮同樣馳名中外。據悉,槐山羊板皮以皮毛白色且呈蛤蟆狀、尤以晚秋初冬宰剝皮為“中毛白”的最佳:板皮內面淺黃或棕黃,油潤發光,有黑豆花紋、核桃花紋或蛙紋,故稱為“臘黃板”或“豆茬板”。其毛質細密,毛孔小而勻,分層多而不破碎,折之不顯白線,拉之強而柔軟,韌性大而彈力高,是制作正面鞋革和正面服裝革的上等原料,國際市場上的高級“綿羊革”、“苯胺革”原料均選用此種槐山羊板皮。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么,“一方水土”是不是也養“一方羊”呢?通過采訪,記者獲悉槐山羊產業在沈丘縣之所以能蓬勃興起,確實存在著一定的“主場優勢”。
  
    首先,自然條件優越。沈丘縣地處豫東平原,豫皖交界,東、南分別于與安徽界首、臨泉接壤,素有“梁宋吳楚之沖,齊魯汴洛之道”之稱。沈丘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河流縱橫交錯,灘涂密布,水量較足,適宜動植物生長和發展養殖業。加之該縣周圍地區均屬平原農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傳統農業相對發達,麥類、豆類、紅薯、高粱、花生等作物及大量的青草、樹葉等均為槐山羊提供了豐富的飼料資源。
  
    其次,生產基礎良好。槐山羊管理方便,經濟價值高,耐粗飼,抗病力強,繁殖率高,因而逐漸形成了一個遺傳相對穩定、具有獨特性能的群體;現主要分布于河南省的周口、漯河、駐馬店、商丘、許昌、開封、安陽、新鄉及安徽省的阜陽、亳州等地,形成了一個以周口市為主產區、沈丘縣為中心產區的“槐山羊王國”。槐山羊成熟早,繁殖率高,產肉性能好,4~5個月即可發情配種,母羊可年產2胎或兩年3胎,每胎產羔2~3只,繁殖率為238.66%。其產肉性能優于其他羊種,春羔秋宰,當年收益。此時羯羊可達17.40千克,屠宰率可達48.79%,凈肉率為39.02%。
  
    再次,防疫體系健全。畜牧業要想可持續發展,“效益在規模,成敗在防疫”。據悉,沈丘縣不僅是河南省畜牧業發展重點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而且是河南省動物防疫先進縣。
  
    第四,扶持政策優厚。據河南省人大代表、沈丘縣縣長楊永志介紹,當地政府把發展畜牧業作為招商引資的主要內容:凡來沈丘興建規模養殖場、畜產品加工廠的外商除享受沈丘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外,每新建一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按規模大小獎勵20萬~500萬元,如:新建一個槐山羊養殖場,占地面積10 畝以上,年存欄1000只以上,可獲獎勵20萬元;新建一個年加工50萬只、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的槐山羊屠宰場,獎勵500萬元。由縣財政、畜牧等部門負責項目資金的發放和管理,實現“建設一個,申報一個,驗收一個,獎勵一個”。
  
    此外,養殖企業也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出謀劃策。沈丘縣宏泰牧業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戰勝告訴記者,他正準備在全縣推行一個“放羊計劃”:“三年中,合作社每年下放7000只懷胎羊。養殖戶只要有身份證,把合同一簽,押金一交,就能把羊領走喂養了。在這三年中,合作社采取‘公司+農戶+銀行’的經營模式,對所有合同戶實施‘五統一’——統一供羊、統一供飼、統一防疫、統一配種、統一收購……徹底解決養殖戶的后顧之憂!”  
 
    “金名片”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據了解,目前,沈丘縣的槐山羊養殖仍以散養為主,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總體水平仍然較低;肉羊良種覆蓋率不高,繁育手段相對落后;加工企業整體規模小而散,鮮見大型肉羊精深加工企業……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科技投入低。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單靠企業和個人很難面面俱到,全面開花。目前在槐山羊生產過程中,資金支持是主要問題。
  
    2.飼養管理方式落后。“羊大為美”,但目前槐山羊羊群仍然存在“春瘦、夏壯、秋肥、冬餓”的現象,致使其經濟效益較低。
  
    3.良種基因退化嚴重。槐山羊的生產繁殖缺乏種群的優選、增壯,致使部分羊群良種基因退化,優良特征、特性有所弱化。
  
    4.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低。目前槐山羊生產的羊肉、羊皮等產品基本還是以原料的形式銷售,產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場核心競爭力。
  
    那么,應該如何解決呢?
  
    座談會上,沈丘縣政府、縣畜牧局及部分企業代表一致認為,要想充分開發槐山羊的品種資源,實現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應積極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強政策引導,加大資金扶持和科研投入力度。建立由政府領導和畜牧專家組成的“槐山羊保種開發領導組”,按照環境生態條件,搞好保種區域規劃。
  
    2.辦好槐山羊種羊場。根據地理特點,在槐山羊中心產區將符合槐山羊特征的公母羊集中于槐山羊種羊場,組織技術力量,按照科學的飼養方式進行綜合飼養管理;加強槐山羊品種選育和提純復壯,提高種用質量。
  
    3.劃定槐山羊品種資源保護區和保種隔離帶。在品種保護區內進行種羊鑒定,建立種羊檔案,淘汰不合格種羊,選優去劣;加強擴群繁殖,建立槐山羊核心種群,提高槐山羊種用價值。
  
    4.加強對槐山羊的科學研究。組織畜牧科技人員建立槐山羊研究所,根據槐山羊的生活習性,在規模化、標準化條件下,按照槐山羊各時期的生長需要,開展科學的飼養管理,進行飼料配方、疫病防制等研究,逐項制訂生產管理規劃,以便推廣應用。
  
    5.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以槐山羊品牌為突破口,逐步形成“種用、規模養殖、羊產品加工、運輸、銷售”產業體系,形成縣域經濟的特色和優勢。充分利用媒體及各種畜產品推介會,大力宣傳槐山羊的品種特征、特性,提高其良種知名度和市場價值;注冊“槐山羊”商標,申報槐山羊原產地和綠色食品標志;增加槐山羊養殖效益,提高槐山羊的市場附加值,確保槐山羊的市場競爭力。
  
    6.引入雜交模式,發展商品槐山羊規模生產。在槐山羊保種區以外建立槐山羊開發區;在開發區域內選擇肉用性能好的波爾山羊、南江黃羊或其他良種羊與槐山羊雜交,縮短其生產周期,提高槐山羊的肉用價值和經濟效益。
  
    7.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走“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社道路。
  
    8.搞好槐山羊產品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槐山羊產出的板皮、羔皮、尾毛、腸衣等均是傳統的出口物資,應充分挖掘槐山羊的綜合利用價值。組建槐山羊板皮、肉、毛等系列產品綜合加工企業,生產市場暢銷的槐山羊羊毛工藝品、真空包裝羊肉熟制品、槐山羊高級皮革系列服裝等高檔用品,拉長產業鏈條,提高其綜合效益。(蔡運磊)(原標題:槐山羊:沈丘的“金名片”)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畜牧獸醫雜志 原文時間:2010.12.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