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道同(1870—1958年)平輿縣萬家鄉萬寨(原屬汝南轄區)人。生于富豪之家,是明洪武初年汝寧知府萬孟雅后裔。萬自幼好學,聰明過人。18歲中秀才,28歲拔為貢生,馳名鄉里,人稱“萬拔貢”。清光緒末年(1908),河南督軍令其任光山知縣,其不受曰:“吾乃平民之命,焉享做官之福!”人問:“何故?”萬笑答曰:“外有強敵而不御,內有貪官而不治,大清江山乃兔子尾巴……何需我為其送終!”后應聘于汝寧府“南海書院”任教。民國初年,出任汝南縣勸學會會長。兩年后返鄉坐館教書。
先生不貪仕途,酷愛戲曲。每到府城(汝南縣城),有戲必看,有曲必聽。清光緒二十二年,有開封大調曲子班來汝,先生便邀之家中捧為上賓,連唱十余日,錄其詞、記其譜,授與學館子弟,拓開汝南“絲弦道”之源。清末,絲弦道在汝南、上蔡、正陽、連平、淮陽等地傳播。汝寧府文人雅仕,皆以能唱“絲弦道”為榮,一時盛行。民國初,先生又資助創建萬冢高梆戲班,大李莊二夾弦班,復籌建曲子班等。先生不僅悉心經營社務,且自理筆墨撰戲寫曲。如風靡中州的《看洋煙火》、《什么芳》、《李豁子離婚》、《煙鬼嘆》、《匪中緣》等小戲曲使出自先生之手。另,先生還精古籍、長詩文,曾著有《田園詩抄》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