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之鄉汝南縣文化旅游有了新名片
2013/4/12 18:16:0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市委三屆二次全會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九屆二次全會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共駐馬店市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文化繁榮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加快推進我市文化繁榮發展作了全面部署。
為在全市上下進一步營造學習貫徹市委三屆二次全會精神的濃厚氛圍,結合當前新聞戰線正在開展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本報決定從即日起,推出以“學習貫徹市委三屆二次全會精神,加快推進文化繁榮發展”為主題的“文化天中”集中采訪報道活動,對近年來我市文化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及各縣區文化建設的亮點進行宣傳報道,以實際行動助推駐馬店文化繁榮發展。
初春的黃昏,晴朗的天空碧藍如洗,火紅的夕陽照著大地。
此刻,位于汝南縣城北1.5公里的天中山文化園籠罩在一片金光中,園中的景物沉浸在這黃昏的靜謐之中,祥和而又安逸。偶爾走過一群人,也都竊竊私語,不敢高聲交談,唯恐驚擾了這份寧靜。
這是記者3月27日下午在天中山文化園看到的場景。不忍打破這種寧靜的人,還有一群求知若渴的學生,他們是汝南縣二高二(六)班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遍了園中的每一個角落。
“要想了解汝南,必須從了解天中山文化園開始。她承載了汝南深厚的歷史文化。”帶隊老師袁振興告訴記者,他是一名歷史教師,帶學生參觀天中山文化園是班級主題活動之一,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汝南的歷史文化,還能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
袁振興說,汝南是中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千年古縣,汝水之南懸瓠城;中土大郡,古往今來稱“天中”。這里有世界上“最小的山”——天中山;這里有中國最大的人工湖泊——宿鴨湖;這里有亞洲最大的寺院——南海禪寺;流傳千古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發源于這里。漢代“汝半朝”、明代“汝半朝”——這里人杰地靈,無與倫比。
“天中山文化園的建設,可以說是給歷史呈現搭建了一個平臺,讓人們可以更直觀地了解汝南的歷史,知曉‘天中’所蘊藏的文化寶藏。”看著眼前的景色,袁振興興奮地說,作為一名汝南人,他覺得天中山文化園建設“正當時”。
千年古縣 集瑞天中
“這個園區的文化定位是天中集瑞,以天中文化為核心,以祥瑞文化為形式,打造一處集觀光、祈福納祥、生態休閑、文化體驗于一體的文化主題園。”采訪中,汝南縣旅游局局長黃克峰說,他們要打出“千年古縣、集瑞天中”旅游品牌形象,使其成為河南新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黃克峰告訴記者,天中山文化園占地786畝,曾于2002年開始陸續投資,進行前期建設。這為后期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2010年,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重新進行科學規劃,由財政出重資修建,總投資為1.5億元。
目前,該園主體工程基本完成,預計今年4月底全部完工,五一期間將對外開放。
他說,該園集觀光旅游、祈福納祥、生態休閑于一體,充分利用現有自然條件,重點突出天中文化主題,全面展示中國祥瑞文化。她是文化之園、生態之園,也是吉祥之園、祈福之園。
記者看到,天中山文化園總體布局和景區結構是以天中山為中心,以祥瑞大道和天中大道為軸線,分為集瑞廣場景觀區、祥瑞文化景觀區、天中文化景觀區、祥瑞產業園景觀區四個區。
指著眼前的九州廣場,黃克峰向記者講述,2700多年的建制歷史,為汝南這方沃土積累了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蘊。天中山、悟穎塔、宿鴨湖、南海禪寺、鵝鴨池、天中書院等數不盡的文化節點是汝南縣特有的文化音符,梁祝故里、千年古縣、“汝半朝”等是人們對于汝南縣的特殊稱謂。
“我們目前要做的,就是把天中山文化園建設好,把她的名氣打出去、叫響亮。”黃克峰說,在汝南的各種文化資源中,“天中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歷史地理概念,享譽全國。汝南縣要抓住這個機會,把“天中文化”發揚光大,把“天中山文化園”推向廣闊的市場。
一景一物皆文化
信步于天中山文化園,除了可以看到山水相依、小橋流水、長廊游船、綠樹紅花、芳草如茵的初春景色外,還可以看到汝南厚重的歷史文化印跡。
古人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祥瑞就是好兆頭。祥瑞文化是中國古老的民俗文化。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圖畫符號作為圖騰。這些圖騰可謂是最初的祥瑞物。
祥瑞文化在天中山文化園得到充分體現,園區的祥瑞文化景觀區是最好的詮釋。記者看到,該區有南北兩條河蜿蜒成龍形,據說是龍河,龍頭在東,龍尾在西,寓意金龍獻瑞。而在東西朝向的祥瑞大道兩側,有著各種各樣的植物造型,樣子逼真。
“看見前面高高的建筑了嗎?那就是天中山,她的由來與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黃克峰指著一座高高的建筑物說,天中山園區的規劃布局與中國古代太極學有著一定的聯系。《易經》上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衍生萬物之說。這些在天中山文化園都有體現。
黃克峰說,如果把天中山園區整體比喻為太極,那么以天中大道為主線,可將園區一分為二,東邊為陽,建有青云峰和日潭;西邊為陰,建有萬禧山和月潭。天中大道與九州大道在廣場前成十字交叉,寓意兩儀生四象。
記者在天中山的璇璣臺看到,上面除了刻有天中山文化園建園記外,還有唐代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在蔡州的事跡。據了解,正是顏真卿親書的天中山碑文,才使天中山名揚天下。從此,天中山成為天中人民向往和諧安定、威武不屈、堅定維護國家統一的代名詞。中正、和諧文化也成為天中文化的基本內涵。
天中山、九州廣場、八卦噴泉……記者每走到一個景區,便對該景區的設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每一個景觀區的每一個景點都有一個故事,都與汝南的歷史和中國傳統文化有關。”黃克峰告訴記者。
給河南旅游增添一張新名片
據了解,汝南北承河洛文化,南接荊楚文明,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地方文化和眾多的賢達之士,歷史上曾兩度出現過“汝半朝”的輝煌。自秦漢以來,汝南就成為了豫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既然汝南縣有那么悠久的歷史,又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就打造‘天中’這張名片,把歷史文化串聯起來。”汝南縣委書記呂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天中山文化園的修建,順應了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文化發展的要求。
呂方講述了一件小事。他說,2009年他剛到汝南任縣委書記時,有人慕名來參觀天中山。當他陪客人來到天中山舊址時,那人疑惑地問:“這就是傳說中的天中山?也太不起眼了。”
這件小事讓呂方頗有感觸,一個矮小破敗的天中山舊址豈能代表天中文化?
隨后,呂方多次召開縣四大班子會議,研究天中山文化園該如何規劃設計。2011年,天中山文化園開始修建。
呂方說,天中文化對中國的文化史、哲學史、科技史和民俗史等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成為中國人的共同記憶。旅游品牌只有打文化牌,才能長久。汝南是文化古縣、文化大縣,要想騰飛,不能為歷史榮耀所束縛,應當俯仰歷史向前看。
“古城汝南歷史厚重,我們想把天中山文化園承載的歷史文化,用北汝河串起來。”呂方說。
天中山文化園-天中書院-鵝鴨池-北汝河-南海禪寺。這是呂方為游人設計的夜游路線。天中山文化園建成之后,游人白天可以到宿鴨湖、梁祝故里參觀,晚上可經天中山文化園、天中書院、鵝鴨池, 再坐船游歷北汝河夜景,最后到南海禪寺。反向游之,景致亦然,趣味弗減。
他說,天中山文化園在文化景觀創新的基礎上,確立新的產業要素,將天中山文化打造成以景區為基礎的祥瑞文化產業園區,并以此擴大自身的品牌影響力,通過文化旅游來改變汝南乃至駐馬店的形象。
“我們的品牌定位是,力求成為國內知名、中部一流、河南龍頭,打造千年古縣、集瑞天中旅游品牌,真正打造一張河南旅游的新名片,使天中山文化園、北汝河、南海禪寺具有與云臺山、白馬寺、清明上河園、相國寺爭游人、爭市場的實力,并通過良性循環,有效帶動駐馬店跨越發展的步伐。”縣委書記微笑的臉上,寫著汝南明天的希望。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駐馬店新聞網 2012-04-10 胡智慧 張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