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豐草辮又稱清豐草帽辮, 與滎陽橋辮、 鹿邑白辮, 并稱河南省三大行當。 清豐草辮是用麥莛作原料, 經多股編織而成的手工藝品與日常生活用品。其草辮質地柔韌,色澤光潔,花紋精美。尤其仙莊集一帶紡織的細草辮,寬如韭葉,薄如緞帶,柔韌若絲綿,光潔若金玉,被譽為“神織仙編,巧奪天工”。草辮經過熏拐加工,便可制作草帽、提籃、地席、壺墊、掛簾等工藝品。清豐縣草辮編織,已有300余年歷史。光緒年間的《清豐鄉上志》曾記載當時草辮盛況:“辮行在仙集開設……其運行之路,陸路六十里至大名縣之龍王廟,裝船由衛河達天津及膠州、煙臺等處”,每年向外“銷行十萬斤上下”。清豐廣大農村婦女,上自白發老人,下至妙齡少女,無論盛夏嚴冬,得空就腋夾莛包,臂掛辮盤,雙手捏辮,龍飛鳳舞。其編織技藝之嫻熟,動作之迅速,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