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6月5日電 (記者 慎重)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5日對外宣布: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在河南濮陽高城村南發現一處面積約916萬平方米的古城遺址,經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以及河南省考古專家成立專家組論證,一致認為這處遺址是東周時期衛國的都城。
高城遺址位于河南省濮陽縣東南五星鄉高城村南,遺址上面多為空地,地勢十分平坦。2002年,濮陽市文物保管所對該遺址進行考古鉆探,發現遺址北部為夯土城墻,并發現東北和西北拐角兩處。2005年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濮陽市文物保管所為配合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決定對高城遺址四面城墻進行鉆探和試掘。目前初步探明,該遺址為一處面積約916萬平方米的古城址。
據了解,考古發掘的兩條探溝內均發現在兩塊夯土的結合部埋有人頭骨或獸骨架,表明當時在修補城墻時要舉行一定的祭祀儀式。發掘者初步判定該城址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座大城。至此,河南境內東周時期比較大的方國都城基本找到,如商丘的宋都、新鄭的鄭韓都城、三門峽的虢國都城、上蔡蔡國都城等。
濮陽曾經是顓頊帝的故里。《漢書?地理志》曰:“濮陽本顓頊之墟,故謂之帝丘,夏后之世,昆吾氏居之”。遺址內部現在還有清代石碑記述該地為顓頊城,解放前這里還有顓頊廟,加上文獻記述和傳說的帝丘、衛國都城,應當就是現今所發現的高城遺址。考古專家認為,高城遺址的發現,將為研究五帝之一的顓頊帝提供重要線索。【原標題:曾是顓頊故里 河南高城遺址發現衛國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