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濮陽 >> 傳統(tǒng)文藝 >> 文藝與品牌 >> 瀏覽濮陽

唐宋宮廷戲班,仍在為農(nóng)民演“大弦”

2013/11/21 15:36:19 點擊數(shù): 【字體:


唐宋宮廷戲班,仍在為農(nóng)民演“大弦”
大弦戲演出劇照


    河南省濮陽縣大弦戲劇團,至今還演唱著千年前唐宋宮廷曲牌。但是,由于演出市場的萎縮和財力的缺乏,該團陷入困境。如果沒有相關(guān)的拯救行動,或許要不了多少年,那些漢、唐古《樂府》曲和宋詞元曲的原創(chuàng)唱腔將失傳。聽說大弦戲申報的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被批準了,那些留住了千年古曲的藝人說,再難也要堅持再堅持

    “大弦戲比大熊貓還珍貴!”濮陽縣大弦戲劇團團長姚繼春鄭重地告訴記者。

    源于唐朝宮廷梨園的劇種

    據(jù)姚繼春介紹,大弦戲源于唐朝宮廷梨園音樂,相傳為唐玄宗李隆基所創(chuàng),至今已有1300多年,比號稱“戲曲之祖”的昆曲還要早四五百年。早已失傳了的唐宋大曲、宮廷音樂、原始劇目、古代的表演形式等,在該劇種中還原汁原味地保留著,該劇種也因此被專家們稱為“中國戲曲的活化石”。此外,目前還能演唱大弦戲的劇團,全國只有兩個,分別是濮陽縣大弦戲劇團和滑縣大弦戲劇團。

    自唐代始,每當一個朝代衰亡,便有一批宮廷樂師流向社會。他們將唐宋大曲一步步帶進了民間,并逐步向戲曲化轉(zhuǎn)型,在宋代基本形成了現(xiàn)在的大弦戲的模樣。

    大弦戲樂曲文場抑揚頓挫、武場激越勁烈,素有“大弦戲過三天,小笛子還往耳朵里鉆”的美譽。

    北宋末年,當時最大的大弦戲戲班──“公興班”從宮廷走向民間,這便是濮陽大弦戲的前身。“公興班”相傳為唐玄宗欽封樂師的子孫所創(chuàng),被稱為正宗的宮廷大弦戲班。流向社會后,“公興班”先后在濮陽、開封、漯河、菏澤地區(qū)游藝,后滯留在濮陽縣,至今千年不散。

    2006年1月1日,濮陽大弦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試圖留住千年古曲的藝人

    在濮陽縣城紅星街一處破敗的院落內(nèi),記者找到了目前我國惟一能掌握唐宋大曲、元明諸聲腔的人──戴建平。年近六旬的他是目前已知的大弦戲古曲牌的第七代傳人、濮陽縣大弦戲劇團原團長。

    1958年,年僅10歲的戴建平師從錫笛師、古曲牌第六代傳承人常增善,學習古曲牌。當時學習大弦戲是口口相傳,沒有樂譜,必須得死記硬背。博聞強記的他經(jīng)過十幾年的刻苦學習,終于系統(tǒng)地掌握了大弦戲的七大聲腔300多支古曲牌,成為我國目前惟一能掌握唐宋大曲、元明諸聲腔的人。他還第一個使用簡譜來記錄古曲牌,并將大弦戲七大聲腔中的190多個古曲牌匯編了《大弦戲音樂集成》上冊,使瀕臨滅絕的唐宋大曲、羅羅腔、青陽腔、溝溝腔、石牌腔、昆山腔及元明俗曲小令等古代音樂得以傳承。

    不僅如此,他還運用古曲牌,為40多部歷史戲和現(xiàn)代戲創(chuàng)作、設(shè)計了音樂唱腔。去年10月,他被推薦參加中國民間藝術(shù)杰出傳承人評選。

    在困頓中守望的演員

    前不久,記者到濮陽縣清河頭鄉(xiāng)清河頭村采訪。五六百位頭戴藍帽子的老年人正坐在臺下,津津有味地看著臺上濮陽縣大弦戲劇團演出的《楊府選將》。這幾天是該村的古會,村里專門請了濮陽縣大弦戲劇團前來助興。

    “原來大弦戲在城市很有市場。1973年在鄭州與河南歌舞團的《紅燈照》對戲時,他們那里門可羅雀,而我們這里卻門庭若市,那時候看大弦戲的特別多。”提起大弦戲過去的好時光,戴建平十分興奮,而對于現(xiàn)在的狀況,卻有一種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遺憾:“現(xiàn)在城市一點市場都沒有了,只剩下農(nóng)村這一塊了,主要是給農(nóng)村過古會、搞慶典、祝壽、續(xù)家譜等。”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2006-05-16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