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濮陽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濮陽

全國第三大姓張姓系“天上得來”的姓氏 源自濮陽

2014/2/20 10:41:08 點擊數: 【字體:

 

全國第三大姓張姓系“天上得來”的姓氏 源自濮陽

揮公陵園大殿的天花板上,畫著一幅弧矢星圖
全國第三大姓張姓系“天上得來”的姓氏 源自濮陽

揮公陵園大殿,從正面看、空中看,都是一個弓形


    如今的濮陽縣城,保留著一個規矩:每到清明,濮陽縣和周邊的張姓人,都會到老城拜祭祖墳。過去當地張姓人不知始祖是誰,只認這塊“發源地”;如今,人們為張氏得姓始祖揮公建起氣派的陵園,每年回來祭拜的張家人也越來越多。

    上古時代,揮公也許不曾想過,張姓一路發展至今,已成為全國第三大姓,子孫更是遍布天下。

    一個家族對故土的堅守

    “巍巍中華,源自炎黃;浩浩張姓,族史輝煌。”——張氏祭祖歌

    再過幾天,世界張氏總會的理事張兆戰就要從濮陽出發,動身去臺灣了。3月11日,世界張氏總會要在臺灣南投縣舉辦六屆二次理事會。

    聊起張姓,張兆戰有“發言權”:從他家族譜上算,他已經是第26代張家人了。他的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濮陽縣海通鄉前康莊村,村里絕大多數都是張姓,他們有個共同的祖先——德公。

    德公是族譜上的第一人,明朝年間中過進士,家中兄弟四個,三個都遷往外地,獨留長子德公守在家鄉,開枝散葉。幾百年過去,還是在這塊土地上,張家人早已人丁興旺,子孫成蔭。這些年,山東、山西等省份共12個鄉的張姓人,陸陸續續到村里找德公后代,尋根親、續族譜。

    生活在明代的德公并非“原點”。據張兆戰說,德公之前,家中就曾有過老族譜,只可惜在明代時被燒毀。多虧德公,族譜才又續了下來。

    “天上得來”的姓氏

    “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元和姓纂》

    據考證,張兆戰家族所在的濮陽縣,正是張姓的發源地。關于張姓的起源,學界眾說紛紜。其中得到廣泛認同的,就是“揮公說”。

    從“張”字的構造不難猜出,這個姓氏,一定與“弓箭”有關。但你能想到嗎?張姓與天文學也有點關聯。據記載,揮是黃帝的孫子,他少年時就英武聰慧。他用獸筋固定彎枝制成弓,又將搭在筋弦上的竹箭反復射出,發明了世上第一副弓箭。

    他的靈感,來自于夜觀天象時看到的弧矢星。弧矢星共9顆,在天狼星東南方向,形狀如一副射向天狼星的弓箭。為紀念這一發明,如今,濮陽縣揮公陵園大殿的天花板上,還畫著一幅弧矢星圖。

    相傳,揮教族人學會制造和使用弓箭,涉獵鳥獸。后來,因揮功勛卓著,顓頊封他為“弓正”,亦稱“弓長”,并賜姓張。

    濮陽,張氏起源之地

    “濮陽本顓頊故都,今為中州勝地,張姓源出于濮陽,歷代明賢輩出。”

    ——原北京大學教授、哲學家張岱年

    如今,在濮陽縣東南,坐落著一座占地千畝的揮公陵園,陵園內松柏蒼翠、石碑林立。

    陵園正中是揮公大殿。大殿造型獨特,不論從正面看還是從空中看,都是弓形。2005年,“世界張氏第二屆懇親大會”就在這大殿前舉辦,總人數1600余人,其中包括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及我國港澳臺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賓。尋根之情,縱使遠隔千里,也無分別。

    主殿內,立著揮公塑像,以及一眾張姓名人塑像。偏殿中,有一弓箭館,館內珍藏著數十副弓箭,年代從古至今,儼然一部弓箭發展史。

    “搜集這些弓箭,花了我們足足兩年時間。”世界張氏總會副會長張宏江把每張弓都當成寶貝,“這是我祖先留下的東西。”

    揮公留給后世的,當然不只有弓箭。

    走出揮公陵園,就是繁華又現代的濮陽縣城。張宏江說,揮公陵園周圍方圓10公里內,就有5萬張姓人,整個濮陽市范圍內,張姓人超過30萬。幾千年來,萬千“張家人”上山下海、開疆拓土,足跡遍布全球,名人能士輩出——也許,這才是揮公留下的最寶貴財富。

    張家逸事打油詩源自張家人

    中唐時代,有一位姓張名打油的人,作詩愛用俚語俗話。比如他的《詠雪》:“江山一籠統,井口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他的詩,幾乎每首都“別出心裁”,讓人忍俊不禁。比如,“六出九天雪飄飄,恰似玉女下瓊瑤,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

    后來,這類不講平仄、通俗易懂、詼諧幽默的詩歌就被冠以張打油的名字,叫做“打油詩”了。

    揮公、濮陽城與澶淵之盟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澶淵之盟,和張姓始祖、濮陽城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揮公發明弓箭后,經過歷代戰爭的錘煉,人們逐漸在弓箭的基礎上發明出了毒箭、鳴鏑等威力更大的武器。

    到宋代時,出現了一種“三弓床弩”,即把3張大弓合并起來,需30人才可拉開,射程有1000多米。這樣的兵器,在宋代無異于大炮了。

    公元1004年,遼蕭太后與遼圣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

    “當時,遼宋大軍在澶州附近交戰,宋兵正是用這三弓床弩,射死了遼國大將蕭撻覽。遼兵失了主將,方寸大亂,與宋坐下來談判,之后便有了‘澶淵之盟’,宋遼之間百余年不再有大規模戰事。”千年后,揮公大殿的弓箭館里,張宏江對著仿制的“三弓床弩”感慨,“可以說,這一箭,直接影響了宋遼兩國的邊境局勢。”

    而當年的澶州,正是現今的濮陽。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商報(2014-02-20)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濮陽姓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