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南樂縣高度重視,多措并舉,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效明顯。
一是加大項目立項、申報,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對非遺項目的支持和保護。
二是制定規劃,加強創新。成立“非遺”保護中心,制定較詳細的保護規劃,建立 “非遺”項目數據庫,確保保護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
三是強化投入,多方挖掘整理。設立專項保護資金,對該項工作提供優先保障,支持“非遺”項目的劇本整理、演出服裝道具的購置、復排、復演等,并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通過組織開展培訓班、研討會等,加大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
截止目前,全縣登記立項“非遺”項目1728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項(《目連戲》),省級“非遺”項目9項(倉頡廟會、西街龍舞、羅戲、墜子戲等),市級“非遺”項目24項(昌樂泥塑、草編技藝、元村豆腐干等),縣級“非遺”項目140項(剪紙、刺繡、傳說等);先后組織“非遺”項目參加省、市、縣展演展示活動30多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濮陽南樂縣《目連戲》經過搶救性挖掘和復排,復演近30年來首次實現完整演出,獲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原標題:濮陽市南樂縣“非遺”保護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