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是大棗的故鄉,大棗是新鄭的象征。新鄭種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的裴李崗文化時期。春秋名相子產執政時,鄭國都城內外街道兩旁已是棗樹成行。在漢代,人們已經認識到大棗的藥用價值,新鄭民間發現的漢代銅鏡上就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禮泉饑食棗”的詩句。到了明代,新鄭棗樹種植已形成相當規模,明代十大才子之一的高啟留下了“霜天有棗收幾斛,剝食可當江南粳”的詩句。新中國以來,棗樹面積已發展到15萬畝,品種達30余個,除灰棗和雞心棗這兩個優良品種外,還有六月鮮、九月青、結不俗、酥棗以及反季節的雪棗、冬棗等優良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