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秀美山水 >> 鄭州地理 >> 瀏覽鄭州

四十歲了 “水上漂”風韻猶存(2)

2013/11/15 10:35:44 點擊數: 【字體:



    探訪

  40年過去,水上餐廳依舊頗具特色

  水上餐廳?對于年輕的鄭州人來說,或許說不清在哪兒。但若問老鄭州人,他們都能說出個一二。

  尚存的這家“水上餐廳”位于金水路和二七路交叉口南約50米路西的金水河橋西側。餐廳是一棟紅黃相間的兩層仿古建筑,餐廳兩端,分別是兩個亭子式樣的造型,上寫“水上餐廳”。

  餐廳橫跨金水河,樓體東面的正中央,“大塘”兩字醒目。近似閣樓的餐廳,設有卡座和包間。僅從外觀看,那精細而又別致的仿古木刻窗雕,就能把人們的目光吸引過來。餐廳內部,木制紅色廊柱,古樸典雅的竹簾,就連備餐柜,也是純木仿古樣式。

  5月9日上午9時,前來該餐廳吃早點的食客絡繹不絕。就餐的師先生是個老鄭州,他說,對這家餐廳的記憶是在他八九歲時,“那時都叫它水上漂”。

  杜宏凱,1970年生人。提起這家餐廳,自幼在旁邊玩耍的他說,餐廳的輪廓沒變,顏色上,像是重新刷了一遍。

  “水上餐廳有點歷史了,以前賣開花饃和湯圓之類的比較有名。”目前經營這家餐廳的經理孫紅霞說,現在的餐廳于2004年9月整修后開業,目前主要以港式早晚茶點和新派粵菜正餐為主。“經營的是南方菜品,大塘是廣東一座文化古鎮,粵菜有名氣,餐廳就以此為名了”。

  餐廳李經理說,這家餐廳外觀原來是青磚綠瓦,顏色很淡很樸素,后來他們把外墻,刷成了傳統的中國紅,餐廳內部也仿照北京一家飯店那種中國古建筑樣式進行了重新整修,加了竹簾和木制裝飾,“但它的整體風貌,我們保持不變”。

  回溯

  大規模治理金水河,有了兩座“水上漂”

  申杰是一個老鄭州,在他的記憶中,鄭州不僅有這家水上餐廳,人民路金水河旁也有一家水上餐廳。

  關于鄭州金水河上這兩家水上餐廳的歷史,老鄭州“7762504”在博客里回憶道,最早的金水河兩岸風景很美,河清水秀。但后來水源金海水庫(現在的帝湖)干枯了,金水河也變了樣。他上中學時,鄭州市委為改變金水河的面貌和供應市民用水,并附帶灌溉農田,1971年號召工人、干部通過義務勞動的方式,挖一條將黃河水引入鄭州的邙山干渠,用黃河水來解決鄭州的燃眉之急。

  據他回憶,上世紀70年代初,在政府引黃入鄭和大規模治理金水河時,鄭州在金水河上修建了兩座引黃入鄭閘,一座叫金水元宵(紫荊山附近),另一座就叫水上餐廳(現為大塘水上餐廳),老鄭州都稱它們為“水上漂”。

  附近居民印證,“當時引黃入鄭和大規模治理金水河時,在這建了水閘,后來為美化這里的景觀,就在水閘處建了亭子式的仿古餐廳,成了鄭州很有特色的景觀”。

  演變

  歷經變革,一座“水上漂”已拆除

  “‘金水元宵’,原來也是跨金水河的水上餐廳。”曾與金水元宵為鄰的鄭州烤鴨總店負責人尚經理回憶說,1997年11月,金水河在又一次的治理過程中,“金水元宵”被拆除,但新通橋附近的“水上餐廳”得以保留。如今,歷經變革,這家水上餐廳已經更名。

  資料顯示,這兩家水上餐廳均于1971年建成。其中新通橋的“水上餐廳”入選鄭州市首批32個近現代優秀建筑保護名錄的原因是,它曾是當年二七路上較早建設的餐飲類建筑。

  利寶生是鄭州餐飲行業一負責人。他說,當年,這家水上餐廳屬于鄭州飲食公司,后來從公司里獨立出去,“最開始它的名字就是‘水上餐廳’”。

  “這家餐廳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紅火,后來隨著飯店越來越多,就逐漸被人們淡忘了。”鄭州市大塘水上餐廳的李經理說,在2004年9月大塘餐廳開業前,這座古建筑曾閑置了好多年,“當時這座建筑是荒廢的跨河通道,我們經重新整修、翻新,成了現在的模樣”。

  (下轉C07版)

  (上接C06版)

  記事

  似水流年,留存著“水上漂”的故事

  對于“水上漂”,訪它、讀它,可打開一段塵封的歷史,感受一座城的溫婉與浪漫。

  能在那兒吃頓飯,是一種奢侈

  “現在六七十歲的老鄭州對水上餐廳的印象都很深。”市民杜鳳海說。

  程國新是杜嶺街1號院居民。他說,上世紀70年代二七路上都還是平房,幾乎沒有什么飯店。這家水上餐廳出現后,市民發現,這里不但建筑造型別致,而且這里的經營方式和服務方式也和傳統的食堂不一樣,“那時在食堂吃飯都是拿著糧票,先給糧票,自己端飯,而在水上餐廳吃飯,是先吃飯后結賬,且有服務員專門給你端上桌。這個餐廳在當時其實就是把人們吃飯的檔次提高了”。“那時候,去那兒請客吃飯,就感覺很時髦。”程國新說。

  開花饃,那種味道最難忘

  在老鄭州趙先生記憶中,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水上餐廳不但賣開花饃,還打燒餅賣麻團。“開花饃是它的一大特色,饃下邊還墊個紙片。那時的一兩糧票只能買兩個開花饃,那種饃個頭很小,甜味,很好吃。”老鄭州程國新回憶說。

  老鄭州魯先生這樣回憶:“水上餐廳的特色面點為開花饃,是一種經過特殊加工的通體裂開、奶白柔嫩似花菜樣的帶有甜味兒的小饅頭,很有名氣,當然價格也不菲。”魯先生回憶,當時的社會名流、家境殷實的市民、外地來鄭出差人員、戀愛中人都以在水上餐廳進餐為時髦。上世紀80年代后,風光了10多年的“水上漂”無論從規模還是經營上都已落伍,人氣也大不如從前,逐漸被淡忘。

  閨密相聚,密語欲尋白馬王子

  老鄭州申杰提起這家餐廳,拿“皇宮”作比,“那時候,這家餐廳在我們看來很氣派,小時候從來沒在那吃過飯”。

  家住杜嶺街1號院的陳大媽年近八十。當年她在這家水上餐廳做面點。據她回憶,那時餐廳設有雅座和單間,算是高檔請客、招待的地方。“真要在那兒吃頓飯,就覺得可牛。”老鄭州杜宏凱說。

  不僅如此,水上餐廳還給當時的鄭州平添了幾分靈動之美。那時,市民可在水上餐廳邊聊天邊欣賞河岸美景。一名市民記得,她當年最希望和閨密去水上餐廳吃飯。“我們點過食品后,臨窗而坐,看河岸楊柳成蔭,少女的心也像一葉扁舟,蕩漾在金水河中。我們密語,約定將來都找個心儀的小伙子做自己的戀人……”

  感懷

  一個名人和鄭州的“時髦景觀”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關于水上餐廳、金水河治理,只要是老鄭州人,都知道一個人,那就是王輝。

  上世紀70年代的金水河,河道寬窄不一,河水臭黑,沿河部分單位把它當做了排污溝。為改造金水河,多年來政府不止一次發動各單位疏挖它。

  而鄭州市地名志記載,上世紀70年代初,時任鄭州市警備區副司令員、鄭州市革命委員會主任的王輝除主持疏挖金水河及修建水上餐廳外,還主持修建了邙山提灌站等市政工程。

  在訪談中,王輝認為,一個城市沒有一條像樣的河,就不成為城市。所以修金水河時他動用了工程兵,從山上拉來石頭砌護坡,回去時把金水河的污泥拉到農村肥田。但后來因為歷史原因,鄭州的金水河當時沒有得以完全治理。而金水河的水上餐廳,成了當年鄭州的時髦景觀。

  老建筑“寫下”一代人的奮斗史

  “金水元宵”和“水上餐廳”兩座水上餐廳修建于上世紀70年代初,而參與修建的那代人,多數出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那代人當知青時,恰在1970年~1977年間。那個年代的鄭州人回憶,1971年,當時的他們全都是棒小伙和鐵姑娘。雖干的是體力活,一天干十幾個小時,但參與城市建設干起來生龍活虎。

  博友鄭子曾在其博文《為王輝司令送行》中這樣寫道:“引黃入鄭解水荒,西流湖畔喜洋洋;金水元宵水上漂,當年市民爭逍遙!”的確,像邙山提灌站、水上餐廳等如今已成為值得留存和保護的建筑。(記者 寧田甜 文 李文波 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網 2011-05-3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