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陵地宮
近日,在鞏義市市文物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探訪了芝田鎮神秘的北宋九歲小王子趙祐的陵墓地宮。太子規格的陵墓構造、精美的磚雕、形象生動的裝飾花紋、名家撰寫的墓志銘等陵墓的一磚一石,在文物專家孫憲周的詳細描述下,記者仿佛穿越千年時空,感受到宋王室的奢侈華麗。
記者在陵墓入口觀察到,墓深約20米,有兩塊大石門阻擋,石門上刻有門神畫“神荼郁磊”,精美的線刻將兩位門神演繹得栩栩如生,威武不凡。陵寢為圓形結構,陵墓內由青磚砌成,仿照地面宮殿建筑結構,墻壁上還有精美的磚雕。每件磚雕都經過了精雕細琢,磚雕仿照日常生活用具而制,并刻有精美的裝飾花紋,形象生動。陵寢內的墓志銘也是出自北宋名家楊億之手,楊億主要以文才稱雄,當時《宋史》傳說他“天資穎悟,自幼及終,不離翰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
孫憲周介紹,趙祐生于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生母為真宗章穆郭皇后。卒于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四月二十二日,死時年僅九歲,死后被大宋追封為周王,謚悼獻,棺木于五月十三日暫時安放于開封府開封縣汴陽鄉之禪惠寺僧舍,于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十月二十八日隨太宗明德李皇后陪葬于永熙陵。趙祐是宋真宗最寵愛的兒子,并欲立他為太子,所以陵墓的建造是以太子的規格建造的。
據悉,北宋皇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省委書記徐光春專門對北宋皇陵保護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確指出“要積極創造條件,對大宋皇陵進行研究、開發和利用”。近日,徐光春再次批示:“大宋皇陵的保護開發工作,希望省、市兩級共同研究,搞好保護開發工作,打響中原文化這張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