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昨日公布第五批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擴展項目,其中代表性項目有29項,涵蓋民間文學、傳統美術、傳統醫藥等方面。
第五批29項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民間文學3項:歐陽修傳說、中原區村名傳說、傳統兒童歌謠。
傳統美術4項:傳統木器民間繪畫、紙雕、詩竹畫、石雕(楚氏石雕)。
傳統音樂1項:祥營獅鼓。
傳統舞蹈1項:龍蹺。
傳統體育、游藝與競技2項:傳統武術(阮村傳統武術、大呂武術)和民間彈弓游藝競技。
傳統手工技藝10項:陶器燒制技藝、周氏傳統手工米醋制作技藝、官瓷燒制技藝、古建筑傳統營造技藝、時家牛皮鼓跐鼓技藝、銀飾鍛制技藝、新密老城桑家丸子、金銀花(密二花)種植栽培技藝、 金屬浮雕、密瓷(西關瓷)燒制技藝。
傳統醫藥5項:少林正骨、王氏捏骨正筋療法、師家膏藥、呂氏刀針療法、針灸(帖氏飛針)。
民俗3項:農歷二十四節氣、南岳廟會、典當商俗。
另外,2015年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共有7項。
傳統美術6項:泥塑(王氏泥塑)、剪紙、香包、面塑、玉雕(密玉雕刻技藝)、糖塑(糖畫、吹糖人)。
傳統手工技藝1項:古琴斫制技藝。
按照要求,各縣(市、區)、各部門、各有關單位要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管理和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