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鐵塔燃燈 鐵塔燃燈是開封地區中秋的一項重要流動。鐵塔所在地的開寶寺(明代以后人們稱為鐵塔寺),景色佳麗,是佛事流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人們的游樂苑圃。燃燈是開封人民自漢代沿襲下來的習俗,每年的元宵節和中秋節其事最盛。唐代,睿宗景云二年正月十五夜燃燈千盞,重開宵夜。玄宗增至十四、十五、十六,三個挽上放燈。宋太祖趙匡胤時,東京又加十七、十八兩天,共為5個晚上。“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絲交輝。”京中各大寺院,諸如相國寺、開寶寺等;盛設華燈樂棚,張彩燒燈,競出新穎,“華燈偏共月爭光”,‘人人五夜到天明”。元人馮子振描寫元代鐵塔然燈盛況時寫:“擎天一柱礙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齊。半夜火龍翻地軸,八方星象下天梯。光搖瀲滟沿珠蚌,影塔滄溟照水犀。文焰逼人高萬丈,倒提鐵筆向空題”。明清時期的中秋節之夜,鐵塔上遍點燈盞,一次用油即50斤,眺望猶如火龍,燦爛炫目猶如白晝。無名氏的《鐵塔行云》詩贊美此景曰:“半空鐵馬風搖鐸,萬朵蓮花夜放燈”。從此可以看出開封中秋節燃燈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