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登錄管理
新聞中心
- 2016-2-17· 康氏泥玩民居藝術參展第八屆中國(鶴壁)民俗文化節
- 2013-3-25· 鶴壁市浚縣“泥塑民居”第一人康號彬泥塑《古戲樓》榮獲金獎
- 2013-3-25· 以微縮景觀展現中原民居建筑的“泥塑民居第一人”康號彬
- 2013-3-25· 浚縣康號彬泥塑作品“中原四合院”被評為金獎
- 2013-3-25· 浚縣“泥塑民居”第一人康號彬“泥塑系列”作品榮獲銀獎
首頁 >> 關于我們
康號彬,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浚縣善堂鎮康村,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新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浚縣泥玩第十九代傳人,自幼受家庭濃厚的傳統技藝熏陶,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中,全面掌握了傳統泥玩民居的工藝流程,練就了扎實的基礎,不斷學習,潛心鉆研,創作出“漢代閣樓”“宋代民居”“古戲樓”等一大批有中原風格的藝術作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貌,使著古老的民間技藝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康氏泥玩民居:
浚縣古稱黎陽,地處豫北平原,文化底蘊豐厚,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泥玩之鄉、孕育了眾多文化品類,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康氏泥玩民居根植黃河故道,傳承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康氏營造世家自明洪武13年(1380年),從山西洪洞遷至浚縣城東北三十里定居,起名康禮村,始祖康忠,是明朝時期民間的一工匠師,精通陰陽五行學說和營造理論的融合,采用黃河古道沉積膠泥為原料,捏出房屋的樣式。按照陰陽五行方位設計布局,從而形成了浚縣泥玩民居文化藝術,這一技藝隨著歷史的發展延續了下來,流傳至今。
康號彬出生于營造世家,從小受家庭濃厚的傳統技藝熏陶,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中,全面掌握了泥玩民居技藝流程,練就了扎實的基礎,不斷學習,潛心鉆研 ,,創作設計了“漢代閣樓”“宋代民居”“古戲樓”等一大批有中原風格的藝術作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貌,使著古老的民間藝術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隨著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生活在提高,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一幢幢現代化的住宅高樓出現在城市和鄉村。古代的民居建筑,逐步在歷史的腳步聲中消失了,但我們不能忘卻歷史悠久的民居文化,浚縣康家泥玩民居是以民居為載體,把傳統民居以民間技藝手法微縮展現。可以啟發人們對傳統民居文化的了解和認識,不僅要了解它的歷史,還要知道我們的祖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居住生活。

康氏泥玩民居脈絡清晰,構成歷史延續性特征。形成完整的工藝過程,采用黃河故道沉積膠泥,經過過濾、沉淀、和泥,用手捏出房屋樣式,很少使用工具,按傳統民居營造理論布局,展現出傳統民居的原始風貌,具有濃郁的地方鄉情特色,又能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記憶。康氏泥玩民居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運用大膽夸張手法表現傳統民居,造型隨意,充分體現出民居的時代滄桑感。其傳統民居設計樣式轉換為兒童泥玩,在全國屬獨有性是現代民間泥玩具中不可或缺的施教玩具,這也體現了康氏泥玩民居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到來,城鎮化發展,民眾修飾轉變,美化觀念,日漸多元,使流傳三千年的傳統民居造型無人采納,導致眾多傳統民居藝人失業或改行,失去原有的土壤,舉步維艱,瀕臨失傳,亟待保護搶救。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

康號彬近照

康號彬工作照

榮譽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