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2-1· 一字一印總關情——小記書法篆刻家傅偉華
- 2016-6-7· 《金石花開》——記書法篆刻家傅偉華
- 2016-5-12· 傅偉華先生受邀參加第十九屆亞洲象棋錦標賽暨第二屆亞洲象棋嘉年華啟動儀式
- 2016-2-1· 傅偉華先生榮獲“2015年度河南優秀愛心人士”榮譽稱號
- 2016-2-1· 傅偉華先生受邀參加“走進藍天 公益同行——七彩書法課堂”
- 2015-11-6· 傅偉華先生受聘為中州大學書畫研究院秘書長
- 2015-3-23· 傅偉華先生參加“攜手社會服務 起航合作之旅”座談會


[2016/3/9 8:58:43|by:fuweihua] 天氣:
中國文字由甲骨文發展到今天,已經經歷了篆——隸——正——草——行幾個階段。篆書作為最古老的字體,其結構形態,都與現今流行通用的字體有相當大的差異。就書法藝術的學習研究而言,學習篆書首先就面臨識篆,這等于要重新學習認識另一種文字。這對于大多數書法愛好者來說,是有相當難度的。故歷朝歷代書寫小篆書體的人數,均遠遠少于書寫其他書體的群體。現在,因書法熱浪高漲,學習、研究、書寫創作小篆書體的人,已經多于歷代若干'倍。但相對于其他書體的創作研究,小篆書體也還是小眾藝術。
學習小篆,《說文解字》總要讀讀的。識篆肯定是第一要務,在認識小篆的結字原理后,再學習研究其他篆書就事半功倍了。風格的形成,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每個人不臨摹碑帖前,都有自己的風格。可這風格是盲目的,低層次的,也是在門外的。只有通過對古代作品的臨摹、研究,進入書法之門,才有可能去形成自己的書風。況且,這書風也不是自己想創立就有的,這是個人學習、閱歷等諸多因素融入其中,自然而然形成,非個人主觀愿望所能為。這跟禪宗的三個境界一樣:“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只是此山非彼山,此水非彼水了。這就是人生的進步,當然也是書法的進步。
因此,書法藝術雖是個人行為,但真心喜歡它,就得莫畏艱辛,不怕吃苦,耐得寂寞。如此10年、20年,定當有所成就。
我學寫小篆是從2003才開始的,當時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用來服務于治印,因為在治印的實踐過程中我覺得只臨刻漢印或照搬字典上的字所達到的效果表現出來的線條較僵硬,且無筆意,通過一段實踐后感覺再治出的來的印與未寫小篆前的字大不一樣。自此,我把臨寫小篆與治印結合起來,使我在寫與刻之間找到了一個結合點,同時又提高了學習小篆書法的興趣。
在臨帖方面我以 秦李斯《嶧(譯)山刻石》碑帖為范本,并結合趙叔儒和鄧石如的字帖,先以偏鋒方式臨帖,后以中鋒創作,筆筆藏鋒,同時對轉折,及弧線在古人的基礎上稍作變化,從而達到筆畫圓潤,結體緊湊,疏密適中,在靜中求變,在動中求穩的目的。
中國的書法之所以受人喜愛,正時由于他有獨特的吸引力,才會使眾多書法愛好者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愛上她,喜歡上她同時也成就了他們,盡管我的小篆不能與他們相比,但我相信“天道酬勤”這句格言,只要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必然會有收獲。 |
閱讀次數(2745) | 回復數(1) |
![]() | 1 |
(xsjyBldb 發表于:2024/3/28 17:54:55) 主頁| 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