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登錄管理
新聞中心
- 2014-9-4· 我“淘書”,我快樂
- 2014-9-3· 收藏工作室“太廣堂”正式開業


[2014/11/7 11:12:50|by:魏景奇太廣堂收藏] 天氣:
地攤文化 地攤文化的本質是謀利,著眼點是破、舊、陳,這種文化的眼界是受局限的。地攤文化的典型例子就是,在地攤上,時不時的出現一些“專家”,一邊辛勤的游走在其間,一邊又說”地攤無真貨“。然后自己再以低價買走,轉手成價值連城的寶貝。這些“專家”是否真的是專家,是否懂瓷器,懂收藏,我們無從得知。而在收藏中,大多數人因害怕買到假貨,緊緊依靠“專家”,就有可能陷入地攤文化的漩渦。 古瓷器的收藏過程,是一個研讀、交流與傳承的敬畏過程,也是一個從低端揀漏、提高品味至高端收藏的過程。打從古人收藏產生的起源,演繹至今的所謂藝術品投資,所謂真與假的由來和專家鑒定行業的產生,收藏文化的方方面面無不貫穿其中。美的收藏產生了珍,商的利益產生了真,珍與真繁衍了收藏復制,商利則催生了造假販假。而珍品的“新”絕不同于這些仿制和造假,它是歷經幾百年不見天日的磨釀,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脫穎而出的“由內而外的新”。 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楊靜榮先生坐客中央電視臺《鑒寶》欄目時,曾談到:“真正的好的東西,應該是舊中能出新的東西,不能出新的不是好的東西。這也是目前我們鑒定一件東西好壞的標準之一”。這也就是說正確的收藏理念是舊中能出“新”的珍品。 要想真正的收藏,必須要先跳出”地攤文化“,更正自己的收藏理念,更正對”新“的認識。這種“新”的認識是一個積累認知的過程,是一個由“地攤文化”升華至高品位收藏的轉變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跳出“地攤文化”的過程。
|
閱讀次數(2063) | 回復數(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