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6-26· 孔相卿——鈞瓷界“國務院特殊津貼”第一人
- 2013-3-28· 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感慨———孔相卿:我看鈞瓷這十年
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感慨———孔相卿:我看鈞瓷這十年 |
作者:孔相卿 時間:2013/3/28 19:25:49 鈞瓷這十年,可謂風生水起。 這十年,鈞瓷的變化讓鈞瓷中人孔相卿也大感驚奇。近日,當記者在禹州市孔家鈞窯采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孔相卿時,“沒想到”成為他不斷疊加的感慨。 說起這十年,孔相卿感觸頗深:“這十年,鈞瓷的發展真是日新月異。十年前,神垕鎮的鈞瓷企業聚在一起開會時,號稱20多家,大家卻覺得有點夸大。今天,有名有姓的鈞瓷企業就有200多家,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他感慨道:“這十年,鈞瓷的影響力太大了,這也是我們沒有想到的。身在神垕,我們感受明顯;走出神垕,我們感受更強烈。”今天,不光是鈞瓷企業自身不斷壯大,業外人士也開始躋身鈞瓷界,收藏鈞瓷的人也越來越多。鈞瓷引起了社會各界精英的關注,也吸引了不同資本注入,這同樣是孔相卿沒有想到的。 鈞瓷十年的發展,可謂頭緒萬千。孔相卿卻單單從鈞瓷文化節說起。“十年來,鈞瓷發展最大的事情就是政府搭建了鈞瓷文化節這個平臺,它把我們不可實現的想法變成了現實。”2003年,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在禹州市舉辦了一次規模不大的鈞瓷精品展,這次展覽正是鈞瓷文化節的前身。第二年,鈞瓷精品展改為鈞瓷文化周。到2005年,在各種因素的契合下,正式定名為鈞瓷文化節,成為禹州市政府主辦、企業參與的重要節會。正是這個平臺的搭建,把四面八方的人們吸引過來,極大地提高了鈞瓷的知名度。而這一點,的確不是哪個鈞瓷窯口可以做到的。這個平臺成為鈞瓷發展的一個極好的抓手,持續地把鈞瓷的影響力推到了新的高度,一直到今天。回過頭看,孔相卿由衷地贊嘆:“這應該是鈞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談到鈞瓷的影響力,孔相卿還說起了自家企業經歷的事情。2002年,孔家鈞窯曾在鄭州開了一家鈞瓷專營店,但一年后就把店關了。為什么?很簡單,人們根本不了解鈞瓷。2011年春節,孔家鈞窯重新在鄭州開了一家鈞瓷專營店,這一次,不用解釋,來的人好像都是鈞瓷通。過去的推銷,現在的涌入,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形,讓人不得不說鈞瓷的確有了廣泛的影響力。孔相卿說:“鄭州也是鈞瓷的故鄉了,也是鈞瓷的窗口了。鄭州好像也是鈞瓷的地盤了,我們好像由客人變成主人了。”自豪的大師頗有點“直把鄭州當禹州”的眩暈。 平臺的搭建,加大了宣傳力度,但如果沒有鈞瓷自身的創新變化,宣傳力度再大,鈞瓷也難有實質性的發展。這十年,正是鈞瓷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期。這期間,孔相卿的創新功不可沒。 鈞瓷在鈞瓷人心中是神圣的,人們常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來形容鈞瓷的釉色之美、之豐富,人們常以“厚重”、“質樸”來定義鈞瓷的美學風格。孔相卿說:“鈞瓷厚重的審美風格變成了鈞瓷的笨重粗糙,鈞瓷的萬彩變成了隨意的涂抹,這種誤解實際上是因為沒有真正搞清楚鈞瓷的本質。沒有工藝的支撐,鈞瓷只能是粗糙的;不對窯爐及燒成曲線進行深入了解,就不會出現豐富的釉色,就只能是隨意的涂抹。”這十年間,孔相卿創立了一套完備的現代鈞瓷制作工藝,從根本上改變了鈞瓷粗糙不美的形態。在釉色上,孔相卿的創新已經讓人目不暇接了。“美人醉”、“紫金斑”、“月白釉”、“兔毫”、“孔雀尾”、“石光釉”等,美得讓人眼花繚亂。然而最值得一提的并非這些具體的釉色,而是銅系青藍釉。據孔相卿介紹,2008年他開始研制銅系青藍釉,也就是在那一年,銅系青藍釉工藝基本成熟。他說,銅系青藍釉色彩飽和度高,視覺沖擊力強。由于窯變因素,銅系青藍釉既能出現青藍釉色調,也能出現不需要點斑的自然紅彩,這是鐵系青藍釉做不到的。在學術界,銅系青蘭釉被譽為“鈞釉技藝的劃時代革命”,有專家更是稱銅系青藍釉的研制成功,完成了鈞窯史上繼銅紅釉之后的又一次釉質、釉色的歷史性、革命性創新,開創了鈞窯科技新時代,甚至遠遠超越了官鈞開辟的鈞瓷紅釉技藝的陶瓷美學空間。 如今的鈞瓷真可謂是“萬彩”。可孔相卿忘不了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一幕。那時,北京的一個朋友非常喜歡鈞瓷,就帶了幾件擺在自己的店里。但是,擺在北京店里的鈞瓷,落滿灰塵,神態落寞。這一幕讓孔相卿反復思索,我們認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鈞瓷為什么會受到這樣的冷遇?這也正是直到今天孔相卿一直在努力的原因,他要適應當代人的審美需求,讓鈞瓷搶眼,讓人第一眼就喜歡它,讓人喜歡它之后再來了解它的歷史,然后更喜歡它。
這一點,孔相卿做到了。他卻說:“作為匠人,我一直都在用心地做鈞瓷,這十年,鈞瓷的發展太出人意料了,十年的時間,我們辦的遠不是十年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