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編者按:1945年8月15日,當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時候,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沸騰了,艱苦卓越的八年抗戰終于結束了!
8·15——這個日子是中華民族每一個炎黃子孫永不能忘的紀念日!雖然68年過去了,但是每當我們重新回憶當年安陽人民與日寇進行的殊死搏斗,我們就會熱血賁張!
勿忘國恥,再創輝煌!讓我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偉大祖國、偉大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內黃是革命老區,被譽為“紅色沙區”。早在1927年大革命時期,就成為豫北革命的一面旗幟。抗日戰爭爆發后,楊得志、楊勇、崔田民等率部進駐內黃,創建了以沙區為中心的冀魯豫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后勤部設在內黃,沙區兒女積極參軍參戰,支援戰勤,為解放全國作出了應有貢獻,內黃被譽為 “紅色沙區”,成為豫北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沙區群眾每當回憶起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都會自豪地說起“黑馬團、白馬團”的戰斗故事。黑馬團、白馬團,其實就是馳騁戰斗在冀魯豫邊區的129師騎兵團。
129師騎兵團的前身是紅十五軍團騎兵團,抗日戰爭爆發以后,改編為八路軍129師騎兵團。1939年騎兵團奉命赴冀魯豫邊區開辟抗日根據地。1940年初,騎兵團為便于作戰指揮和增強騎兵的威力,決定騎兵團按照戰馬的膚色分為黑馬連、紅馬連、白馬連、雜色馬連,共分為一、二、三、四、特務連五個連和一個團部警衛排。從此,邊區群眾親切地把騎兵團稱為老百姓的“黑馬團、白馬團”或“紅馬團、白馬團”。
伏擊邵鴻基
1943年3月初,騎兵團奉命到長垣縣東北地區配合南進支隊21團開辟新區。一天早上,部隊正在訓練,21團派人送來信說,頑軍邵鴻基率部一千多人來報復游支(21團對外番號是游擊支隊),請騎兵團配合21團伏擊邵鴻基。
騎兵團在團長雷玉良,政委況玉純指揮下,埋伏在指定位置,待時出擊。
上午九時,邵鴻基率部經武邱集氣勢洶洶向北撲來。
為了引誘敵人,21團派一個連沿黃河大堤故意慢悠悠活動。邵鴻基見是21團的小股部隊,急速包抄過來。
下午二時,兩軍在黃河大堤外相遇,邵鴻基首先向21團發起攻擊,邵部在機槍掩護下,呈一字形向21團陣地沖來。21團在團長常仲連的率領下,以逸待勞,以優勢兵力從中間突破,一陣沖鋒,把敵人切成兩截。
騎兵團乘勢出擊,左邊是紅馬連、右邊是白馬連,300匹戰馬象兩團旋風,鋪天蓋地沖殺過來。
邵鴻基見從天而降的騎兵,頓時驚慌失措,率部扭頭就跑。
21團緊迫不舍。騎兵團則迂回截擊。
敵人像被獵人追趕的兔子,一路狂奔。到了羅圈和尚寨之間的一片洼地里,騎兵團突然迎面截住了潰逃的邵鴻基部。邵鴻基看見迎面而來的騎兵,紅馬連如一團炭火席卷而來,白馬連像一片白霧疾馳而至,后面有緊迫不舍的21團,本想報仇的邵鴻基卻成了甕中之鱉。
邵鴻基畢竟是闖蕩多年的慣匪流氓,被夾擊中的剿共挺進第二縱隊司令邵鴻基,忙與特務團長趙子安換了坐騎,乘我八路軍戰士與其部屬混戰之際,偷隙突出重圍,只身逃往老巢。
傍晚時分,被四面包圍的邵部在特務團長趙子安的指揮下,仍作困獸斗,我八路軍與其展開白刃戰。21團一連二班戰士汪文俊和敵人搏斗,敵人咬了他嘴唇上一塊肉,他咬掉了敵人的鼻子。有一名戰士的耳朵被咬掉了,他卻弄瞎了對手的眼睛。騎兵團戰士揮舞著大砍刀,更是威風無比,閃亮的刀片像切瓜剁菜一樣在砍殺敵人。東闖西撞的敵人實在無路可逃了,在八路軍“繳槍不殺!”的喝喊聲中,紛紛舉槍繳械投降。
這一仗,斃傷敵人400多人,俘敵800余人,繳長短槍900余支,機槍10多挺。從此,邵鴻基一蹶不振,我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向南擴大到長垣、延津、封丘一帶。
截擊孫殿英
1943年7月,已進入伏天的豫北平原驕陽似火。騎兵團在沙區經過幫助群眾春耕生產,更加親密了與老百姓的血肉聯系,沙區的群眾對騎兵團的指戰員幾乎人人都能喊出名子。
一天中午,正在大、小柴村休整的騎兵團接到分區命令,說:偽匪孫殿英部在叛徒吳蘭田的配合下,糾集了一千余匪徒,從滑縣縣城出發,經白道口到我沙區南陲搶糧,命令騎兵團配合21團伏擊搶糧的敵人。
午后,浩浩蕩蕩的搶糧偽軍,從白道口出發向北撲來。當敵人越過前、后吾旺村時,敵人的探子發現了我軍的伏擊隊伍。敵團長聞訊率部扭頭就往滑縣縣城方向逃竄。21團見敵人要跑,馬上奮起追擊。騎兵團團長雷玉良和政委況玉純,則率輕騎從斜道插過去,從前邊截擊敵人。
前邊的敵人一往回跑,沖亂了后邊被偽軍協迫來的100多輛搶糧大車,幾百匹驢馬牛騾,橫竄豎跳,弄得車翻人仰,把敵人回逃的大路堵得死死的。潰逃的敵人見大路被大車擠死了,就漫天遍野,踐踏著莊稼狼奔豕突地狂逃。
在敵人慌不擇路亂竄亂跳的時間,騎兵團已突到敵人的前頭,黑馬連、白馬連、紅馬連的戰土,舉起鋒利的大砍刀,迎著炎炎烈日,揮舞著沖入敵群。
在我八路軍主力的前后夾擊下,企圖頑抗的敵人不是被騎兵的大砍刀切下了頭顱,就是成了21團步兵戰士的槍下鬼魂。東撞西跑的敵人實在無路可逃了,都乖乖地舉槍投降了,就是指揮這次搶糧的偽團長也在我戰士“繳槍不殺”的喊喝聲中繳了械。
這次伏擊戰斃傷敵人100多人,俘敵700多人,繳輕重機槍21挺。
車固戰斗
程道合是衛河西一股危害百姓的土匪,抗日戰爭期間投降日寇,任偽東亞同盟自治軍第三旅旅長,兄弟程道生任副旅長,程碧之任參謀長。程部原來駐扎在安陽任固,后移防到內黃楚旺。程氏兄弟經常配合日軍越過衛河到根據地進行“掃蕩”,掠劫財物,燒毀房屋,屠殺人民,犯下了累累罪惡。
1945年,侵華日軍已成強弩之末,認賊作父的漢奸賣國賊也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程氏兄弟龜縮在楚旺,憑借著堅固的防御工事,與一小隊日軍和逃竄在這里的偽內黃縣保安團長鐵德鎮部,整日花天酒地,坐以待斃。
6月29日,冀魯豫軍區主力包圍楚旺外圍據點華營,采取圍而不打,誘敵出巢的戰術,同時命令獨立團、十六團和騎兵團在楚旺北部的車固、溝村、宋村之間埋伏,準備伏擊楚旺之敵。
華營外圍八路不緊不慢地攻打據點,據點內的敵人向楚旺程部求援。程道合派偵探偵察,發現只有小股八路和民兵在活動,遂決定增援。可是,被八路軍打怕了的鐵德鎮卻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深知八路軍的聲東擊西,引蛇出洞的戰術。他勸程道合不要出兵增援。
攻打華營的八路主力見楚旺之敵不動,立即加緊了攻勢。華營據點連連告急。
華營據點是程部的一個團,是程道合的心頭肉。程氏兄弟對華營不能坐視不管。上午十時,程氏兄弟再也等不及了。程道合請求日軍和鐵德鎮與他一起救援華營。程道合用濃重的安陽口音向鐵德鎮打氣說,打華營的就是一股土八路和小民兵兒,我們一出兵,就把他們嚇跑了。可是,已成驚弓之鳥的日偽軍,為了防備八路軍的襲擊,出援前,對楚旺守敵作了周密布防,并由程道生留守駐防,程道合和一小隊日軍與鐵德鎮,率日偽2500余人,乘坐汽車出兵增援華營。
日偽出了楚旺北門,先是用大炮向北轟擊一陣,埋伏的八路軍陣地紋絲不動。不見有伏兵,程道合驅部前行。日偽軍頂著炎炎烈日,像一群匆忙的螞蟻,急急前進。行到車固附近,我埋伏的獨立團和十六團突然打響,緊驟的槍炮,打得敵人暈頭轉向。程道合見是八路主力,立即命令部隊后撤。然而,敵人的后路已被神速的騎兵團切斷了,敵人已進退維谷,成了甕中之鱉。獨立團、十六團戰士喊殺著沖向敵群,騎兵團戰士騎著300匹白馬和300匹黑馬,三騎一組,一組一挺輕機槍,機槍卡在馬脖子上,兩名戰士揮舞著大砍刀,旋風一樣殺入敵陣。日偽軍已喪魂落魄,潰不成軍。程道合見大勢已去,慌忙跳下汽車,讓衛兵搶了一頭老百姓的毛驢,驅趕著向楚旺方向逃竄。可是,他沒跑多遠,就被追上來的騎兵團戰士用大砍刀砍下了半拉腦袋,作惡多端的程道合命歸西天。偽內黃縣保安團長鐵德鎮騎馬向東逃竄,被十六團戰士擊斃。
戰斗從上午10時30分開始,到下午1時30分結束,共斃日、偽軍1200余人,俘敵800余人,繳輕、重機槍30挺,六0炮2門,步槍800支,八二炮1門,汽車一部,戰馬50匹,另有大批彈藥。
車固伏擊戰,給日偽狠命一擊。
不久,日寇宣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