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2011秋拍藝術品市場進入了一個理性調(diào)整期,但這種形勢下,古代書畫行情穩(wěn)定,北京匡時更是取得了7.7億元成交第一的好成績,為什么古代書畫能夠在市場動蕩的時候不受影響?
董國強(以下簡稱"董"):古代書畫資源稀缺,行情受市場影響較小,近年來一直以相對穩(wěn)定的態(tài)勢逐步上升。另外古代書畫的買家都是比較成熟的買家。所謂成熟,就是他有一定的收藏經(jīng)驗,比較理性,不會盲目追市場熱點,對藝術市場規(guī)律相對來說比較了解,所以買古代書畫的人更多的是認識到它的價值。至于匡時古代書畫拍得好,主要有兩個重要原因:首先主題明確,從藝術史角度推出了"晚明五大書家"、"吳門畫派"等專場;其次,拍品大部分是新鮮的面孔,或者是近10年未在市場上露面的,這樣藏家面對拍賣競價的時候,心理壓力就會小一些。
《畫廊》:古代書畫對專業(yè)的要求非常高,藏家應如何解決專業(yè)鑒賞能力和鑒別真?zhèn)蔚膯栴}?
董:鑒于古代書畫的門檻比較高,如果藏家對此感興趣,那就需要多方面學習,以藝術史的知識和相關的人文知識來豐富自己的專業(yè)內(nèi)涵;通過多看展覽和名家真品來養(yǎng)眼,對名家的藝術風格和時代特色要有清晰的判斷。另外如果做收藏投資的話,還要多咨詢相關的專家或專業(yè)機構。
《畫廊》:古代書畫和其他藝術板塊相比,其投資價值在哪里?
董:古代書畫與瓷雜板塊相比,因為有文人雅士的參與,文化氣息相對更加濃厚,更具有文化認同感。中國書畫講究追本溯源,古代書畫又是近現(xiàn)代書畫、當代書畫的源頭,其藝術史地位自然不言而喻。除了文化藝術傳統(tǒng)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外,古代書畫存世量也相當少,而且很大一部分已收在博物館中,因此市場上它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也是其重要的投資價值點。
《畫廊》:目前都有哪些人熱衷于投資"古代書畫"?
董:"古代書畫"對專業(yè)和經(jīng)濟實力的要求相對都比較高,因此目前市場上投資古代書畫的主要有:有專業(yè)能力的藏家、有實力的投資者和博物館、藝術基金等專業(yè)機構等。
《畫廊》:匡時拍賣征集"古代書畫"作品時有哪些標準?
董:匡時在對"古代書畫"的征集上,力求為藏家發(fā)掘其內(nèi)在的文化傳統(tǒng)價值,因此無論從題材、作者、藝術水準、品相等方面都有一套嚴格的遴選標準。一般來說,題材內(nèi)容主要根據(jù)本年度的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專場的安排設置來進行,作品則必須是品相相對完好的名家代表性作品或特色佳作。
《畫廊》:2012年春拍匡時在"古代書畫"板塊有哪些專題安排和預測?
董:北京匡時2012年春拍"古代書畫"板塊將隆重推出"故國情懷——明遺民書畫作品專場"。"明遺民書畫"是在清初遺民文化的大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的,在這一專場中,見證清初文壇盛事的《種菜詩唱和詩冊》等原作將首次現(xiàn)身。這份14件作品組成的標的,由浙江吳氏家族珍藏了300年,全景式地折射出17~18世紀中國鼎革之變背景下的一段帝國往事。整組作品流傳有序,品相保存完好,尤其是《種菜詩唱和詩冊》、《贈行詩》冊,以及禹之鼎《橙齋先生像》等作品中的唱和與題跋,保留了當時諸多遺民中如呂留良、黃宗羲等人的珍貴墨跡,透露出諸多珍貴的歷史信息。
《畫廊》:對于新進入書畫藝術市場的藏家,有何收藏建議?
董:對于新進入書畫藝術市場的藏家,要量力而行,可以首先從價格基數(shù)相對較低的近現(xiàn)代書畫或當代書畫入手;對來源可靠、有明確著錄且品相完好的名家作品應該給予一定的關注;另外,多咨詢專家的建議,切勿盲目跟風,在學習比較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收藏概念系統(tǒng)。【原標題:董國強:古書畫會越走越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