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安陽 >> 當代安陽 >> 展示我家鄉 >> 瀏覽安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老城變遷破繭成蝶難抹市民記憶

2013/5/3 17:15:29 點擊數: 【字體:

老城變遷破繭成蝶難抹市民記憶

 

老城變遷破繭成蝶難抹市民記憶

老城變遷破繭成蝶難抹市民記憶

    ■本報記者 何冠英/文 丁聘/圖
 

  閱讀提示

  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安陽的老城有著獨特的景觀,一幢幢歷經滄桑的磚瓦房和著小街道里沉淀著的歷史韻味。解放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原來破舊的房屋和街道隨著日月的更替而出現了變遷,一棟棟低矮的磚瓦房被拔地而起的高樓淹沒,彌漫著泥土芬芳的土路也被寬廣的馬路取代。老城,在歷史的變遷中,逐漸變成久遠的回憶。

  舊城變新平地起

  現年77歲的李樹棠是文峰區甜水井街道辦事處后倉街社區的居民,住在倉巷街32號院,從記事到現在,他已經在倉巷街住了70多年,也目睹了老城幾十年間的變遷。“變化太大了,特別是舊城改造那幾年,巷子干凈了,街道平坦了,居民生活環境有了很大改善……”說起安陽老城這些年的變化,李樹棠老人如數家珍。

  老人回憶,老城的大規模改造,主要集中在上世紀90年代以及新世紀伊始的幾年時間里。1988年,安陽市北大街改造工程是他記憶中安陽老城出現的第一次大變遷。改造后,北大街道路寬度由原來的3米拓寬至10多米,照明及通訊線路也由空中架設改為地下電纜,舊的排水管道進行了改造,并增設了天然氣管道,路面也變成了青石和地板磚,鐘樓也在原址上得到了翻新。改造前的北大街雖然也是商業區,但房屋相對破舊,而改造后,北大街兩側全部為帶有古建筑氣息的商業用房,讓古樸的老城和現代生活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上世紀90年代末,貫穿老城東西的文峰中路也在機器轟鳴聲中被打通,兩側林立的仿古商業建筑隨之拔地而起,住在老城區的市民,成了新都市生活中的一份子。

  安陽市城市改造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說,為了對老城進行改造,從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安陽市先后完成了老城內北大街、東大街等重點改造項目,為安陽市打造了一條美麗的商業步行街。1999年到2001年,又打通了貫穿老城東西的文峰中路,建成了一批仿古商業建筑及步行街。這個工程規劃總用地23.53公頃,拆遷房屋18.42萬平方米,拆遷投資約2億元。2001年,為了形成連接安陽市東西的中軸線,在建成文峰中路的基礎上,又實施了文峰東路建設工程,并對兩側30米左右的范圍進行了開發改造。2002年,唐子巷北段、北關廣場、造紙廠等地段實施了拆遷和出讓,2003年,舊城改造大規模鋪開,先后對紅旗路中段、文峰中環、老城北門東等地段進行了拆遷……改造后,北關廣場、唐子巷等地段已經成為安陽市中心區域的亮點。“目前我們還在落實城建三年計劃,老城區的幾個片區正在實施規劃……”工作人員稱,目前,老城區的改造還在進一步進行中,他們會在保護老城原有文物資源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對老城進行拆遷建設。

  記憶中的老城

  如今的文峰中路儼然已經成了繁華的商業街,兩側的老城區也都鋪上了平坦的水泥路,漂亮的花壇,建起了現代化的居民樓,干凈的街道比比皆是,只有在一些還未來得及改造的居民區里,還看得見被歲月腐蝕的磚塊而剝落的墻壁以及木質的窗戶。但在老城人的記憶中,曾經的舊城遠遠沒有現在的都市氣息,也沒有現在的車水馬龍,那些沉淀著歷史的老磚瓦房,才是老城永遠的景觀。

  據老城人介紹,所謂的舊城主要指被包圍在東環城路、西環城路,以及南環城和北環城之間的一大片區域,以北大街、中山街、南大街為中軸線,共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整個街道布局呈“片”字形,布局十分嚴謹。古城廟、塔、樓布局得當,高閣寺、文峰塔、城隍廟等文物古跡,以樸素的青灰色民居作為陪襯,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體。

  李樹棠稱,如今他所居住的“明清一條街”,雖然兩側房屋并沒有特別大的變動,還透露著曾經的古風古韻,但也已經不同以往。老城區最與眾不同的房屋是曾經的“深宅大院”,一個大門進去,里面房屋上百間,住著幾十戶人家,居民進出口的過道曲曲折折,從大門到最后一戶居民家要走上近百米的路程,中間道路時窄時寬且岔口較多,陌生人走進去就猶如進了一個迷宮,讓人感慨老城居民房設計的別致和匠心獨具。而看上去規整精致的四合院,也忍不住讓人幻想一下老城曾經的奢華。現如今,在倉巷街以及西營街等街道中,還存在著一些相對保存比較完好,透露出當年老城風韻的老房子。

  老城改造前,下雨天出行是居民們的一大生活難題,每逢雨天,坑坑洼洼的老城街道常常是泥濘不堪,出門走一遭就像在泥水里打了架弄得滿身泥渣。那時候,為了保持衣服干凈以及便于行走,長筒膠鞋成了每戶居民外出的必需品。現如今,曾經的泥土路全部成了水泥路,曾經的“行路難”已經成為歷史,埋藏在他們的記憶深處,而曾經的膠鞋也早已經隨著老城的改造被歷史淘汰。

  在上歲數的老城人當中,能記住“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這些街道名的人很多,但隨著老城的變遷,大多數街道的名字都已經被更改,也有一些街道已經不存在,老城人曾經銘記于心的名字已經被歲月洗滌得越來越模糊,記住那些名字已經成為年輕一輩人心中的文化。

  老城故事多

  仁義巷、小顏巷、洛陽府、姚家胡同……九府十八巷,每一條巷子里都有著太多的歷史積淀,見證著安陽歷史中光彩的一頁,傳承著安陽曾有過的輝煌歷史和文化經歷。住在老城的老人們說起這些巷子的由來,往往興致濃厚,即使是老城的一些年輕人,說起一些巷子里曾有的故事也頭頭是道。

  王建慶是甜水井辦事處后倉街社區的工作人員,就住在老城中,對老城中一些街道的名字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稱,安陽老城的街道命名,大都是源于曾經的歷史或者歷史傳說。冠帶巷因此巷曾有高官顯貴居住得名,小顏巷則因明朝在此居住的官員有小顏回(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之稱而命名。而洛陽府的由來,更是源于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過去這個夾道內有個家境富裕的老者,曾熱心資助一名淪為乞丐的洛陽書生趕考,書生功成名就時,老者卻淪為乞丐。為了報答老者的恩情,書生為老人建房贈銀使其安度晚年。為了褒獎洛陽書生重情重義,當地官府就把老人居住的夾道命名為洛陽府。雖然這個故事中贊美的是那位洛陽書生,但街道名字的命名卻體現著安陽市民善于感恩的道德品質。

  而仁義巷的名字里面,更體現著老安陽人所彰顯的道德價值。相傳明朝中期,巷子里住著兩戶人家,一戶是家世顯赫的郭家,一戶是貧困潦倒的王家。由于巷子太窄郭家進出不便,郭家人便想把巷子擴寬,讓王家將自己的院墻向里挪,遭到了王家人的拒絕。而王家人為此被郭家人打了一頓。郭家正在當朝為官的郭樸知道后,讓人把打人的家人送到官府治罪,并把自家的院墻向里挪了數尺,還向王家人贈送銀兩表示歉意。王家人被郭樸的義行感動,也把自家的院墻向里挪了數尺來擴寬巷子。兩家仁義行為感動了周圍的百姓,于是這條巷子便被叫做“仁義巷”歷代傳承了下來。

  “老城中有著太多的故事,即使一些街道被改造后不復存在,但那些故事肯定還會一代代流傳下去,因為它們承載著安陽老城的歷史文化和道德取向!”王建慶稱,無論老城如何變遷,他們老城人傳承的那些文化精神并不會改變,老城永遠會存在大家的記憶中難以抹去。如今,棟棟高樓連地起,老城逐漸被時代的洪流淹沒,但老城的文化卻不會被時光沖洗掉。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網(2009-09-01)
0
下一條:從家鄉的路看變遷上一條:沒有了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