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時至深秋,陽光明媚,讓每個沐浴其中的人都倍感精神。
爽朗的時節,我們有機會在辦公室里采訪馬福利老師,領略他精彩的糖人世界。
剛見到馬老師,第一感覺他不像吹糖人的民間藝人,臉很方正,身材健碩挺拔,給人的印象很像一位梁山好漢。但當我們坐下,聊起吹糖人與他的生活時,他又是那樣神情專注,如數家珍,如一位鄰家大哥在輕輕地訴說著自己的糖人生涯。
偶然之間 糖人情緣
馬福利出生在安陽市滑縣老店鎮岳村集村,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豫北小村。從他記事起,村里就有很多吹糖人的老藝人,但兒時的馬福利并沒有對糖人展現出多大的興趣。
到了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涌動,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每個人都在尋找著自己的致富出路。這時,馬福利開起了大車,跑起了貨運,算是找到了一份在當時既體面又令人羨慕的好工作。
人生的可愛之處,就在于生活的偶然性。二十三、四歲的馬福利在一次運輸途中出了事故。從此,這件事在他的心上灑下了濃濃的陰影,至今揮之不去。
為了療傷,也為了放松一下自己,馬福利在家休息了一個多月。恐懼無聊中的人們,最渴望的是找到一種新的精神寄托。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無聊的他去鄰居家,想找兒時的發小玩;恰巧發小這時正在院里跟著父親學吹糖人,根本就沒有時間陪他閑聊。人家有事,就只能自己偷著找樂子了,他眼睛不由自主地轉向了一些胖胖的,憨厚可愛的剛吹成的糖人上。看到這些糖人,馬福利好奇心頓生,手癢難耐,也和發小一塊學起了吹糖人。但是,很多東西是看著簡單,做起來真難。馬福利吹了,破了;吹了,癟了。就這樣,馬福利從失敗開始,慢慢地也能吹起一些圓圓的大泡泡,只是有時一晌下來,吹成的泡泡還沒手上的泡泡多。但沒有辦法,他就如此簡單地迷上了吹糖人。
努力加時間造就了馬福利吹糖人技藝的進步,他很快就從最初簡單的大泡泡吹到了憨厚可愛的小動物,從憨厚可愛的小動物吹到了活靈活現的小人物,馬福利也漸漸成了村里的吹糖人高手。
撂地攤跑廟會的生涯
春節到了,這是合家團圓的日子,同樣也是民間藝人忙碌的季節。就在這時,馬福利也和他的朋友一起來到鄭州跑廟會吹糖人。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何況這還是拋頭露面的營生。剛開始馬福利很害羞,臉上很難為情,總是一個人孤零地推著改裝后的自行車偷偷摸摸地挪到一個街道的角落里。臉朝墻,吹一、兩個,生怕自己被別人看到,自嘲道:“一個五大三粗的大老爺們搗弄這些小孩子的玩意。”從這次起,馬福利算是開始了他的跑廟會生涯,一直到今天。
馬福利起初跑廟會的時候,真的很艱苦,天氣很冷,一個農村人穿的土里土氣的來到城市里,自己好像走到哪里都不怎么受人待見,因此馬福利總是小心翼翼地吹著自己的糖人,但還是時不時的遇到一些無聊痞子的騷擾。
一次,他剛把糖鍋攤子擺好,吹了幾個糖人想招攬一下顧客。他剛一抬頭,不知從哪里走來了兩個社會痞子,嬉皮笑臉地來到攤前,隨手拿起一個糖人,“啪”的一聲,糖人碎了。“怎么這么脆,是不是騙人的把戲?”說著小伙又隨手拿起了一個,在手里轉著。馬福利見他們不懷好意,心里忐忑不安地說:“這是糖人,用氣吹成的,很脆的。”“啪”,吹好的糖人兒又被捏碎了一個。“真脆啊!”兩人嬉笑著揚長而去。做好的糖人就這樣被無緣無故的捏碎,卻要忍氣吞聲的不敢言語,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東西還要賠本重做。對于這種情況,馬福利也只能“不計較”了,為了生活,馬福利承受的是膽怯,委屈。
隨著時代的進步,民間藝術的發展也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大步前行。越來越多的人們在了解、發現、喜愛這些民間藝人以及經他們粗糙的雙手創造出來的精美而又有靈性并充滿生活氣息的藝術品的時候,他們也越來越多的獲得了滿足、財富、和尊重。當偶爾再有顧客因不小心碰碎一兩個糖人,帶著歉意要賠錢時,這個時候的馬福利總是笑著連忙揮手拒絕。對這種情況,馬福利的心里也是“不計較”了,但這時的“不計較”是一種敞亮,是一種豁達,是一種素養。
這兩種“不計較”反映了馬福利的兩種心態,也反映了民間藝人生活環境、從藝環境的改變。反映出我們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馬福利每年年末都奔走于各地的廟會,為了賺點錢,十幾年都沒在家過個完整的春節。平時馬福利除了幫別人跑跑車,出去打個零工養家。一有時間,他也會通過朋友的聯系,參加一些商業活動,像酒店開業、房地產慶典、商店活動等,雖賺不了多少錢,但他很開心,當他看到小孩拿著自己的糖人,臉上露出天真的笑容時,他感覺自己找到吹糖人的價值。
豐富的生活閱歷慢慢改變了馬福利,讓他從一個害怕見顧客的新手成熟為一個善于應付各種顧客的“老”藝人。馬福利自己在總結他的吹糖人生涯時,感慨地說:“我最重要的收獲就是認識了一些從事民間工藝的朋友,我們有許多共同的話題,最后我們都成了鐵哥們,不分彼此。”說到這時,他滿意的笑了。他們都是一些民間藝人,他們都有自己無怨無悔的藝術追求。
時代變了 春天來了
進入了新世紀,馬福利的吹糖人技藝也越來越高超了。馬福利在談到他的一段教學經歷時,自己頗感自豪與興奮。那是2006年他在鄭州城隍廟參加完活動之后,經城隍廟管理處領導介紹,受邀到中州大學給校內的殘疾學生教授民間藝術課程。這些大學生雖然身有殘疾,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讓他們對糖人都非常感興趣。他們對生活的愛也深深感染了馬福利,為了教這些好學的弟子們,他開動腦筋想了很多特殊的教學方式,精心為他們設計了簡單易懂的吹糖人課程。
馬福利和同學們一起經歷二十多天充實而又愉快的學習時光。在馬福利老師的精心輔導下,他的弟子們最后也沒有讓他們的老師失望,在省里舉行的工藝品制作大賽里,一舉奪得一等獎。
時針倒轉到2008年9月,第十屆亞洲藝術節的經歷讓馬福利至今回味良久。那時,馬福利受邀參加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河南省文化廳、鄭州市人民政府、開封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聯合舉辦的第十屆亞洲藝術節。這次藝術節是展示亞洲各國藝術與民族風情的盛會,吸引了很多游客參觀。馬福利這次很高興,因為來的自己同行的好朋友很多,來的游客人數很多,自己的展篷又很大。
馬福利很幸福地回憶著這段往事的細節:那時,我工作臺周圍總是被顧客圍得水泄不通,足足有幾十號人在等著。我就挨個給他們每人發一支筷子,然后讓他們按照先后順序依次來我這里領糖人,雖然自己很累,但心里很甜。就這樣,從活動開始的9月28號,到結束的10月3號,每天我都一直忙到天黑。每天都可以凈賺2000多塊錢。當我離開人民公園時,我發現每個朋友的臉上都洋溢著從未有過的幸福,看著都讓人心里癢癢的,我真心渴望著下一屆亞洲藝術節能快點舉辦。
我的糖人有特點
馬福利老師喝了一口茶,接著說起了吹糖人和他自己的糖人作品。他細言道:“糖人想做的逼真形象很難,我都從事這一行二十多年了還沒找到好的辦法,就是因為糖人從開始到成型總共才十幾秒的時間。但是我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就盡自己所能盡量把糖人吹的形象逼真些,比例協調些。后來,有一次我到山東參加一次活動,我發現他們的糖人是上彩的,回來之后,我受此啟發,就作了兩塊不同顏色的糖料,一塊是紅色的,一塊是原(黃)色的,自己開始試著做一些糖人,想先看看效果。于是,我就先從自己最喜愛但又最被人詬病的糖龍開始。我先把紅色的糖料做成一條長長的像馬鬃一樣的鱗片貼在糖龍的背上,又在龍頭上加上兩根細而長的龍須,一張伸向前方的長龍嘴。真是惟妙惟肖,一條飛龍躍然眼前。看著它,才發現這就是我想要的龍。”說到這里,馬福利成功后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不知不覺中采訪就快要結束了,通過馬福利老師的介紹讓我們領略到了吹糖人藝人的生活和糖人的魅力。
馬福利簡介
馬福利,男,河南滑縣老店鄉岳村集人。他自幼愛好民間藝術,從事吹糖人已有20多年的歷史。曾經被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河南8 、9套”、“登封電視臺”、“ 鞏義電視臺”、《大河報》、《河南商報》、《晚報》、《東方家庭報》等多家媒體做專題報道,并于2008年亞洲藝術節榮獲特別榮譽獎。
本文由印象河南網(
www.fa5f.com)獨家專訪,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