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安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安陽

國寶落戶古都安陽 探尋“賈伯壺”的前世今生

2012/11/20 10:48:33 點擊數: 【字體:


國寶落戶古都安陽 探尋“賈伯壺”的前世今生
       

    2012年11月15日上午,中國文字博物館文物庫房。

    經過3層安檢程序,打開一扇厚達40厘米的金庫門,工作人員帶著專用的白手套,開啟了一個紅木柜子,小心翼翼地將兩尊近半米高的精美青銅器“捧出”,放在鋪著綠色天鵝絨的桌臺上,帶著興奮不安的心跳,記者終于見到了它的真容。

    斑駁的綠銅銹早已掩蓋了其原本的金黃華貴,但卻留下了最珍貴的歷史痕跡。一對神秘的賈伯壺,穿越茫茫時空,在洹水之畔驚艷亮相。

    頸上鳳鳥紋: 一抹穿越千年的驚艷

    據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賈伯壺原是香港御雅齋所藏的文物,年代為西周晚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眼前的一對賈伯壺整體線條流暢優美,紋飾華麗,連蓋通高48厘米、身高40.5厘米、寬30厘米。壺橫切面基本呈圓角方形。壺蓋斂口,與壺身恰好接合,完整性極好。頂部外飾“S”型雙龍紋,相對相應,奢美和諧。壺蓋周邊環繞飾有一組古樸雅致的無目竊曲紋,大氣莊重。壺身平口,鼓腹,壺頸兩側附有一對活靈活現的龍形獸首環耳,造型獨特,眉角上揚下卷,獸首傳神,獸首的眉角突出“V”字形,眼睛炯炯有神。腹鼓上的“田”字形扉棱交錯呈突起的菱角形狀,令原本光滑的壺身與方折的扉棱有相互對比的變化,在簡潔的線條背后,顯現出沉實厚重、禮制莊嚴的感覺。

    最值得一提的是,賈伯壺器頸上有一圈鳳鳥紋,生動別致,清晰秀麗,線條流暢。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西周中晚期流行的長尾鳥紋。這一圈鳳鳥紋恰似一抹驚鴻掠過視線,帶人進入對2000多年前的西周的無限遐想。

    在壺蓋外側,鑄有銘文八行共三十三字(含重文二),由于保存完好,金文字體清晰可見。隨著壺蓋從壺身抽離發出的輕微摩擦聲響,一段與之有關的歷史也隨之展開。

    銘文三十三:

    只愿為《左傳》佐證


    “隹王二月既死霸丁亥賈伯作世孟姬尊壺用享用孝用祈萬壽子﹦孫﹦永寶用享。”這段文字是對賈伯壺壺蓋子口上三十三個銘文的轉譯。壺蓋銘文內容記述了某年二月既死霸丁亥日,賈伯為出嫁世國的女兒鑄造此對尊壺,并用于祭祀祖先神靈和祈求萬壽之用。

    在對賈伯壺進行論證考察時,銘文中這樣一個字引起了專家的注意——“公式”。經論證,專家認為此字應釋為“賈”字。此事一經認定,在我國著名史書《左傳》中關于賈國的記載便可得以驗證。《左傳·桓公九年》記載:“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伐曲沃。”魯桓公九年,即公元前703年,這是關于“賈伯”最早的文獻資料。故該青銅器銘文中的“公式伯”,應為文獻中的“賈伯”。

    關于賈國的歷史,傳世的文獻資料并不豐富。西周時,周康王姬釗把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之子姬公明封于賈,建立賈國,號為賈共公,作為周朝的附庸國。公爵爵位。因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所以賈國為姬姓國。公元前678年,晉曲沃武公奪取了晉地,唐改稱為晉,賈國的領土被吞并。

    《左傳》有關賈國的資料只有兩條,一是魯桓公九年賈伯參與伐曲沃的戰爭,二是魯莊公二十八年晉獻公娶于賈,《左傳·莊公二十八年》中記載:“晉獻公娶于賈,無子。丞于齊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

    至于賈國的始封與滅亡,先秦文獻沒有記載,只有后出的族氏記錄可供參考。而在《左傳·桓公九年》中所提到的虢、芮、梁、荀、賈五國,皆是西周分封的地方諸侯,隨著虢仲盨、芮伯壺、梁伯敔簋、荀侯匜等西周中、晚期青銅器的發現,已獲得了二重證據的確立。惟賈伯的青銅器在此之前沒有發現,賈伯壺歷經千年而保存完好,不僅彌補了學術上的遺缺,更是帶著使命、秉承著千年責任來到今世為《左傳》佐證。

    香港到安陽:

    中華文化傳遞無間歇


    2011年11月,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得知,香港御雅齋所藏一對賈伯壺欲出售。

    “我們當時得知這個消息是很興奮的,所以在得知消息后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邀請了國家級、省級近十名專家學者對賈伯壺進行論證鑒定。”雖然已經過去了近一年,但是中國文字博物館文物征集部的工作人員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言語間依然難掩興奮之情。據工作人員介紹,專家們第一次見到賈伯壺時,都十分地興奮,隨后的多場論證鑒定緊鑼密鼓地展開。我們參加過多場有關文物鑒定的活動,關于賈伯壺的鑒定,專家意見高度一致,令人欣慰。

    已經80多歲高齡的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李學勤也積極參加了這次鑒定。最后在北京的論證會上,鑒于賈伯壺的珍貴性以及其對于《左傳》中的歷史記載的印證作用,專家們對于賈伯壺收入中國文字博物館給予了全票通過。

    “我們所有經歷過賈伯壺相關工作的人,包括原收藏者,都認為賈伯壺被中國文字博物館征集是歷史的機緣,更是中華文化血脈相連的關系。也許正因為此,文物收藏者對于賈伯壺的各項事宜都十分爽快地配合,也很感謝她愿意將這件珍寶交付給國家。”中國文字博物館文物征集保管部主任魏文萃感慨地說。

    落戶洹水畔:

    讓青銅魅力綿延亙古


    魏文萃告訴記者,賈伯壺是中國文字博物館建館以來從民間征集到的最為珍貴的文物。他說:“不論是本身價值還是歷史文化內涵,賈伯壺都是當之無愧的。”

    賈伯壺“入駐”中國文字博物館,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魏文萃說:“首先,從器身銘文上的‘賈伯’一詞對賈國在《左傳》上的記載進行了佐證。其次,也為今后學術界的研究提供了‘世國’這樣一個嶄新的話題(賈伯為出嫁世國的女兒鑄造此對尊壺)。再次,賈伯壺為賈姓尋根問祖以及古代封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另外,這也對我們建館不久、白手起家的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全體工作人員來說是很大的鼓舞。”

    11月16日,在中國文字博物館建館三周年之際,國之瑰寶、西周重器賈伯壺首展揭幕。這精妙絕倫的青銅器帶著2000多年前的喜悅與哀愁、平和與戰亂風雨兼程,終在古都安陽落戶安家。“這是中國文字博物館民間文物征集史上的里程碑。”魏文萃說。為此項工作付出艱辛的各級領導與專家們都覺得“可喜可賀”。

    感言:賈伯壺是華夏先祖文明的結晶,它不僅代表著那一段浩如煙海的歷史,更彰顯著中華民族更為豐富多彩的文化未來。2000多年,那是多少個滄海一粟的匯集!賈伯壺帶著千年的文明沉積,穿過歷史的漩渦,帶給了這座古城太多的驚喜與感動。我們相信,在未來,賈伯壺也必將與璀璨的殷商文明一道,在歷史的天空烙下最瑰麗的印跡。(原標題:國寶落戶古都安陽 探尋“賈伯壺”的前世今生)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安陽新聞網(2012-11-19)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