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佛像文物鑒定專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教授金申3日在拉薩受訪時表示,隨著中國藏傳藝術收藏市場氣候的逐漸形成、國際收藏市場的一體化趨勢,中西方在該領域已無差別。
當日,由中國收藏家協會和西藏收藏家協會聯合召開的“中國藏傳藝術收藏文化(拉薩)高層論壇”在西藏牦牛博物館舉行。
作為中國藏傳藝術收藏市場形成的見證者、推動者,金申告訴記者,該收藏領域的發展始于20年前。彼時,西方學界、收藏界對藏傳藝術的了解要遠勝于中國,中國的收藏愛好者能看清門道者寥寥無幾。不僅如此,那時市場上關于藝術品的信息也是錯誤百出,“由于人們對于此類藏品的不了解,‘撿漏’的好時機也在20年前。”
作論壇發言時,金申透露,曾在拍賣市場上用數萬元(人民幣,下同)拍得喀爾喀蒙古金銅佛像一座,爾后轉手賣出。“和所有熱愛收藏的朋友一樣,‘后悔’是經常發生的事。這件金佛銅像以現在的市場價起碼超過百萬元。”
他指出,隨著中國學界對于藏傳文化的重視、更多收藏愛好者的推動,藏傳藝術收藏市場已逐步走入正軌,更多人掌握了其評判標準。如今,中國的市場已臻成熟,與西方相比已無差別。“藏品在國內的拍賣會常常會被拍出更高的價格,‘撿漏’的可能性于當前環境下已很小。”
論壇上,來自中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的28家收藏協會負責人就藏傳藝術研究成果展開交流、討論。
西藏收藏家協會秘書長王宜文介紹,雪域高原及延伸地帶的149個縣域地區,有著風格繁多的藝術流派,藏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以雪域青藏高原文明為基礎,兼容漢地、古印度、中亞以及西域文化,逐漸形成藏民族的藝術特點。
“對藏傳藝術的研究不是一個局部問題,很大程度上帶有多民族性與歐亞國際性,亟待我們追根溯源,厘清其源頭與發展脈絡。”王宜文說。
于7月舉行的全國文物援藏工作會議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文物援藏工作是貫徹落實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增進民族團結、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國家統一的應有歷史擔當,是落實中央富民興藏戰略、推動西藏文物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
據悉,除“中國藏傳藝術收藏文化(拉薩)高層論壇”外,“第十五屆中國收藏文化(西藏)高層論壇”、“全國民辦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拉薩)高層論壇”也正于此間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