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鶴壁市鶴山區深入挖掘文化資源,積極打造五項文化品牌,充分發揮文化品牌的整合、聚集、增值、輻射和放大效應,走品牌化文化產業建設之路。
一是打造古陶瓷文化品牌,發展民間陶藝產業。鶴山區陶瓷文化底蘊深厚,據考古發掘判明,早在殷商時期鶴壁集一帶已能燒制陶器;從晚唐五代時期至北宋,鶴壁窯的陶瓷業逐漸發展至頂峰;鶴壁窯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民間窯廠之一,因其窯位于鶴壁集而得名。將依托龍頭企業鶴壁柏靈陶藝有限公司,大力開發古瓷仿制品及相關項目,在鶴壁窯遺址清理出3.4萬平方米空地,規劃建設遺址保護公園,力爭建設成以鶴壁窯古瓷仿制品研發、生產及產品展覽為主,以陶吧為輔,集生產、購物、休閑觀光、藝術推廣等為一體的民間陶藝產業項目。
二是打造采掘文化品牌,建設地下采煤現場展示館。北宋年間,鶴山一帶煤炭開采業相當興盛,開采規模、技術均居全國乃至世界領先地位,鶴壁集宋代采煤遺址是我國乃至世界迄今發現開采最早的一處古代采煤遺址。鶴山區以采煤為主導產業,將充分利用地下縱橫交錯的采煤巷道和典型的采煤工作面及采煤設施,建設不同時期的地下采煤現場展示館4-5個,弘揚采煤文化。
三是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建設中藥材生產加工基地。五巖山是藥王孫思邈行醫采藥、著書立說的重要場所之一。鶴山區對藥王孫思邈及其醫藥文化進行了整理、挖掘和研究,形成完整的五巖山藥文化體系;五巖山中草藥開發有限公司已從農民手中承包了1000畝土地用于種植中草藥。對五巖山景區進行重新規劃和定位,將其打造成集藥王圣地、美術寫生基地、影視拍攝基地、療養基地、科普基地、特色廟會會務接待基地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游休閑產業集聚區。加大對本地氣候條件、地質條件和周邊市場的研究,大規模發展林、果、藥立體化種植,開發養生保健系列飲品,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中藥材生產加工基地。
四是打造鶴之源文化、后蜀文化品牌,建設城市后花園。鶴壁因相傳“古有雙鶴棲于南山之峭壁”而得名,南山位于鶴山區羑河南岸;三國時期,蜀國后主阿斗被拘禁在鶴壁集鎮阿斗寨,帶來了大批宮妃、臣仆和能工巧匠,形成了當地獨具特色的后蜀文化。受其影響,這里很多人學會了種花養草,綿延千年,形成了極具宮廷風格的花卉文化。鶴山區將阿斗寨景區人文旅游和周邊花卉市場一體開發,選擇優質花卉集中種植、定期開放,規劃建設南山文化生態城、羑河濕地公園、山地公園及仿宋一條街,打造一個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城市后花園。(原標題:鶴壁市鶴山區打造五項文化品牌 發展品牌化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