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善堂鄉(xiāng)白毛村北地有一片方園十幾里地的洼地。據(jù)老輩人說,那片洼地原來是臨河縣城。直到今天,那里還流傳著一個挺有意義的神話故事——地陷臨河。
相傳,早先臨河這個地方有些人心腸不好,愛占小便宜,坑害別人。后來,天上的神仙知道了,就決定下來試探一下。一天,臨河城來了一個呆頭呆腦的換油郎:“誰換油?換香油嘍!”他扯起喉嚨喊了半天,村里人都出來了,你瞧瞧我,我瞅瞅你,象往常買便宜東西一樣,打起鬼主意了。他們打量著這個有點糊涂不清的換油郎,互相擠擠眼,呶呶嘴,開始打聽起來,準(zhǔn)備使出一手取巧的本事,撈把便宜。于是,幾個半大小伙子圍住了換油郎,七嘴八舌地亂劃價錢:“一斤芝麻幾兩油?二兩半油得多少芝麻?”按理,平常都是二斤半芝麻一斤油,他們故意搞迷魂陣兒:“四斤芝麻二斤油吧。二斤半油四斤半芝麻吧?三斤半?!”亂哄哄的一片吵鬧聲,再加上幾個尖嘴猴腮的婦女裝好作歹地胡亂攛掇一氣,慢慢兒就把換油郎弄昏了頭,他不由自主的答應(yīng)道:“三斤半芝麻兩斤半油吧。”“這買賣劃得來!”誰都這么想呀。小孩家急著回家報信兒,鞋都跑掉了,婦女家心眼兒窄,端著蘿筐一溜小跑,誰都怕別人搶到自己前面。有個人耍聰明,拿住賣油郎的秤桿兒,自家人沒到跟前不叫開始秤,周圍的人里三層外三層的,擠擠扛扛,快把換油郎擠扁了。趁人多看不仔細(xì),一個流里流氣的后生,上面跟換油郎玩秤頭兒,下面偷偷兒的用手指勾住拴筐的繩頭兒,嘴里還嘟嚕著秤桿兒低啦,平啦……。過了好大一陣子,臨河人的把戲玩得差不多了,換油郎的油也快換完了。這會兒,從村外來了一個老頭兒,他對眾人說:“都換的不少啦,叫我也換點兒吧。換油的,跟我來吧,你剩的油我都換了。”這老頭兒是村里人稱“直心眼”的張公。張公領(lǐng)換油郎到家后,就按老價錢換油跟新價兒比了一陣子,換油郎這才明白了過來,他哭著哀求張公替他想辦法,張公又替他難過又感到為難:誰不知臨河人不好惹呀!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難要回一兩一錢!他只得勸換油郎:“我實在想不出好辦法來,我這幾升芝麻給你添添本兒吧。油我也不要你的油了,回家再翻騰翻騰,養(yǎng)家糊口吧。”又再三囑咐了一陣,才打發(fā)他走了。
當(dāng)天夜里,張公作了個夢。夢見換油郎指著臨河廟前的石獅子對他說:“獅眼滴血時,大難到來日。”張公醒來,告訴了老伴張婆,夫妻倆都認(rèn)定是神靈點化他們。從這天起,張公天天去廟前看獅子,村里人好奇,就問他瞧獅子眼干什么?張公原原本本的講給他們聽,他們想:一個換油郎能成多大氣候,再說,干這種傷天害理的虧心事也不止一次,便壓根不把張公的忠告當(dāng)成回事兒。有幾個賴皮又打鬼點子了,要耍耍張公,也不知從哪弄了一點紅水抹了獅眼,只等張公來上當(dāng)啦。張公來了一看,嗬!獅子眼當(dāng)真滴血了,拔腿就往回跑,來到家,拉起老伴一起跑。老伴跑不快,張公就背上她跑,村里人看著挺稀罕的,便在后面嘻嘻哈哈笑個不停。張公只管跑哇跑哇,前腳剛一跨出寨門,就聽到城里有房屋倒塌的聲音,他倆回頭看去,城里山搖地動,飛沙走石,地面裂開了大縫,污濁的洪水冒出來了,淹沒了房屋,沖走了人畜,整個縣城立刻成了一片汪洋。這時,一股清云從張公、張婆腳上輕輕升起,悠悠蕩蕩地把他倆送到遠(yuǎn)方去了。天長日久,水慢慢干了,最后變成了這一片古城遺址——臨河坡。